信徒皆祭司的教义指出,所有在基督里的信徒都同享祭司的地位;因此,不存在一个特殊的阶层专门向其他基督徒传达基督的知识、同在和饶恕,所有基督徒都拥有权利和权柄来阅读、解读和应用圣经的教导。
与中世纪教会的信念不同,新教的“信徒皆祭司”教义认为,在上帝的百姓中不再有祭司阶层,所有基督徒都因与基督的联合而分享基督的祭司地位。虽然在古时有一群经过挑选的祭司,他们向以色列中的其他人传达上帝的知识、同在和饶恕,但基督已经降临,并通过祂的生、死和复活完成了祭司的职责。因此,基督是上帝与祂的子民之间最后的祭司-中保,基督徒通过祂而有份于这一职分。这意味着基督徒并不依赖教会中的祭司为他们解读经文或传达上帝对他们的赦罪之恩;藉着基督,所有基督徒都平等地成为祭司,在十字架前站立在相同的根基上。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摒弃牧者或牧师的权威。这些权柄是上帝祝福教会、教导正确教义的一种方式,但那些拥有教会权柄的人也同样需要基督身体中的其他肢体。
中世纪神学家认为,救赎是上帝通过教会赐下的。这样简单的总结听起来与大多数基督徒的理解非常相似。然而,中世纪神学家和新教改教家对上帝如何通过教会做工的理解有很大不同。中世纪教会教导说,上帝只通过经过挑选的神职人员来做工,他们主持教会的七件圣事:圣洗(baptism)、圣体(Eucharist,即主餐)、坚振(confirmation)、忏悔(penance)、终敷(extreme unction)、婚姻(marriage)和圣秩(Holy Orders)。而新教徒则认为教会中的所有信徒都是祭司,用 16 世纪改革家马丁·路德的话来说,就是信徒皆祭司。这两种观点有什么区别呢?简而言之,中世纪的观点基于教会传统的教导,而新教的观点则源于圣经。
中世纪的基督徒认为,教会是天上等级制度的一部分,天上地下的万物在一个巨大的存在链条中都有自己的位置。这个大链条从上帝开始,然后是天使长和天使;这个天上的等级制度由圣礼、受上帝启示理解圣礼的人以及受圣礼启蒙的人组成了在地上平行的存在。上帝将祂的知识和恩典传递给天使,天使又将这些信息注入圣礼,圣礼的管理者(神父)再将圣礼传递给普通人。救赎主要通过圣礼和主持圣礼的祭司来实现,而祭司是蒙上帝独特恩赐的一类人,他们能够思考关于上帝的事。他们的地位高于普通人,因为普通人无法领悟这类崇高的真理。这种等级观念一直在中世纪的教会中盛行,直到 16 世纪的新教改革。路德向这种盛行的观念提出了挑战,因为他拒绝接受教会的主张;他认为教会独特的祭司等级观念建立在传统而非圣经的权威之上。路德认为,献上弥撒祭并不能使人成为祭司,相反,任何将信心放在我们伟大的大祭司基督身上的人都是上帝的祭司。路德以其典型的精辟方式宣称:“唯有透过信心才能真正成为祭司。”路德的信徒皆祭司的观点与只有少数蒙拣选的人才拥有祭司身份的观点之争在于基督的祭司职分,还在于基督徒通过与基督联合而分享基督之所是带来的一切祝福。
圣经明确指出耶稣基督是我们的大祭司:“我们既然有一位已经升入高天尊荣的大祭司,就是神的儿子耶稣,便当持定所承认的道。”(来 4:14)旧约通过各种预表和“影子”低声暗示了基督的祭司职分,比如以色列的第一位大祭司亚伦和利未人。例如,上帝指示亚伦,他必须通过赎罪日的礼仪来洁净以色列人的罪(利 16)。亚伦,并且唯有亚伦一人,必须先献祭一头公牛,在礼仪上洁净了自己(利 16:11),然后取一些血,进入至圣所,洒在施恩座上(利 16:14)。神吩咐他取两只替罪羔羊,将其中一只献祭,把它的血洒在祭坛上(利 16:18),再取第二只羊,按手在它身上,通过它承认以色列的罪,然后把它送到营外的旷野(利 16:21)。在这一过程中,山羊要“担当他们一切的罪孽”,并把罪带走(利 16:22)。
随着旧约逐步展开上帝的救赎计划,先知们揭示弥赛亚是最终的祭物。以色列不再仰望公牛和山羊的血,而是弥赛亚的血,祂将为我们的过犯被刺透,为我们的罪孽压伤,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赛 53:4-5)。不再由羊来替代以色列人承担罪,而由耶稣来承担,“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赛 53:6)弥赛亚既是祭物又是祭司:“但现在基督已经来到,作了将来美事的大祭司,经过那更大、更全备的帐幕,不是人手所造,也不是属乎这世界的。并且不用山羊和牛犊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进入圣所,成了永远赎罪的事。”(来 9:11-12)
当耶稣受洗时,上帝用圣灵膏了耶稣,让祂履行先知、祭司和君王的三重职责(路 3:1-21;太 3:1-17;可 1:1-11)。同样,我们这些与基督联合的人通过基督将圣灵浇灌给教会而分享了同样的恩膏(徒 2:1-41,特别是徒 2:33、38;参加 3:14)。通过基督的祭司职分,所有与祂联合的基督徒都分享了祂的恩膏。圣经中有两段经文主要教导我们这一真理。第一段是《彼得前书》2:9,“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在彼得这段话的上下文中,他将教会作为皇家祭司的身份归于他们与基督的结合。他们已经成为活石,虽遭人弃绝,却蒙上帝拣选,且为宝贵。因此,他们已经成为活石,“作圣洁的祭司,藉着耶稣基督奉献神所悦纳的灵祭”(彼前 2:4-5)。我们的祭司职分在基督的祭司职分中找到了起源和源泉。
第二段经文与第一段经文相似:“他们唱新歌说:‘你配拿书卷,配揭开七印,因为你曾被杀,用自己的血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中买了人来,叫他们归于神。’”(启 5:9)基督救赎工作的意义是什么?祂通过自己所流的宝血成就了什么事?“又叫他们成为国民,作祭司,归于神,在地上执掌王权。”(启 5:10)与基督联合的基督徒分享了祂的一切,在这里,他们分享祂的祭司职分。与旧约中用牲畜献祭的祭司不同,新约中的基督徒安息在基督所完成的工作中,基督是唯一真正的祭物。现在,正如彼得所写的,我们要宣扬那召我们出黑暗入光明之神的大能,并藉着基督向神献上属灵的祭,献上我们身体为“活祭”(罗 12:1),赞美神,即“这就是那承认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来 13:15)这段经文的教导意义深远。
最重要的祝福是,在基督徒和上帝之间没有等级的存在(天使长、天使、大主教、主教和牧师)。相反,我们通过我们伟大的大祭司耶稣基督与上帝联合、交通、相交。当基督在十字架上咽下最后一口气时,祂撕开了圣殿中遮蔽至圣所的帐幕。基督的祭司之工打开了一条新的活路,穿过祂肉身的幔子,所有基督徒都能直接与天上至圣所里的上帝相交。正如基督教导祂门徒的:“因为无论在哪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太 18:20)
信徒皆祭司,这意味着不仅牧师,就连坐在台下的人都有权阅读、解释和应用圣经的教导。这并不是一项祭司阶层才拥有的特权。我们不再隐晦地必须相信教会领袖们(教会的官方教导机构)的教导,而像使徒保罗时代的庇哩亚人一样,可以直接从神的话语和圣灵的指示中学习(徒 17:11)。
因此,每一个与基督联合的人都分享了祂的祭司职分,但这一巨大的祝福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拒绝牧师的权威、职能和职分。我们的确是圣洁的国度和君尊的祭司。基督通过圣灵的浇灌将这一神圣的职分赐给所有基督徒。但除了这个祝福之外,基督还赐给教会恩赐:“他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弗 4:11-12)。教会的牧者和教师与基督身体的其他人一样都是祭司,但圣灵赐给他们独特的恩赐,使他们能够装备教会在恩典和传扬福音上成长。这些牧者和教师并不像中世纪所理解的那样,属于更高的阶层。相反,他们是基督身体的一部分,并不比任何其他部分伟大,却都是必要的。牧者不能对坐在台下的人说:“我不需要你,因为圣灵已经恩赐我成为牧者。”反过来,坐在台下的人也不能对牧者说:“我不需要你,因为我是基督里的祭司。”神以这样的方式按照祂的主权安排了基督的身体,每一部分虽然功能和恩赐不同,但都需要其他每个部分(林前 12:4-26)。
喜乐的是,由于你与基督的联合,你分享了祂之一切所是和作为。在这种情况下,祂的大祭司职位意味着你也是圣洁和有君尊的祭司。
编注:本文为“简明神学”系列专文之一,本文所表达的所有观点均为作者本人的观点,本文基于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的署名-相同方式共享(Attribution-ShareAlike, CC BY-SA 4.0)协议免费提供给公众,允许用户以其它媒体/格式和改编/翻译其中内容,但需要附上原文链接、指出自己所做的修改,并采用同样的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译:DeepL;校:Jenny。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The Priesthood of All Believ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