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
末后审判
2022-06-21
—— Paul R. Williamson

定义

末后审判(Final Judgment)主要是指耶稣再来审判活人死人时发生的末世审判,以及伴随着那一日而来的报应(奖赏或刑罚)。

综述

本文探讨了圣经所论述的末后审判应当是什么样的、信心和行为在终末审判中的意义,以及神对义人和恶人的审判结果。本文将涉及当代神学家关于称义、“天堂”的排他性和末后刑罚持久性的相关辩论,表明圣经文本证据支持保守福音派的观点。


基督再来的确切时间对我们来说仍是未知的(太24:36),但那最后一天会发生什么事件却是圣经已经明确披露了:死人将复活(约5:28-29;徒24:15),所有人类——以及悖逆的天使(彼后2:4;犹大1:6)——都将受到神的审判(罗2:5-16;林后5:10a;启20:11-13)。因此,每个人都将得到相应的奖赏或刑罚(林后5:10b;启20:14-21:8)。这些基本事实在圣经中都很清楚,但对于更细微的细节,如末后审判对基督徒的意义、如何理解基督徒在审判中的结果、以及末后刑罚的持久性,却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论。

圣经所说的末后审判

虽然旧约讲到神是全地的公义审判者(参见创18:25;撒上2:10;代上16:33),每个人和每个国家都要对自己所做的负责(例如:申32:41;诗110:6;伯19:29;传3:17,11:9;结33:20;耶25:31;珥3:2),但这种来自神的审判(通常被称为“主的日子”或更简单的“那日”)——通常受限于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例如遭到军事入侵或政变、身体受疾病诅咒和/或死亡);很少(如果有的话)指向最终、末世或永恒的审判。有些旧约经文可以说暗示了这一点(例如,诗1:5;传3:17,11:9,12:14),但我们在旧约中能看到的最接近末后审判的场景是但以理书7章:“亘古常在者”坐在宝座上,有案卷被打开,可怕的第四只兽在烈火中遭到吞灭,永恒的国度被赋予上帝的圣民。可以说,但以理书第12章以另一种方式描述了同样的情景,那些在尘土中沉睡的人醒来,有些人得到荣耀和永远的生命,有些人得到了羞耻和永远受藐视。毫无疑问,不管怎么说这两段经文都为新约中对主的末后审判提供了信息。

一个高潮迭起的“审判日”最终导致永恒的奖赏或惩罚,这一主题在新约圣经中更为突出,就像第一世纪前后犹太世界中大多数末日文学一样。末后审判的前景在耶稣的教导中非常明确,特别是在第一部福音书中(例如,太7:21-23,10:15,11:22、24,12:36、41-42,13:40-43、49-50,16:27,18:35,19:28-29,25:31-46),新约其他章节也反映了类似的重点(例如,徒10:42,17:31,24:25;罗2:5、16,14:10;林前4:5;林后5:10;提后4:1、8;来6:2;彼后3:7;启11:18,20:11-15)。

尽管耶稣已经为那些信靠之人完全承担了神的愤怒(帖前1:10),基督徒也不能免于这最后的审判(参见林后5:10;罗14:10-11;来10:30;雅3:11;彼前4:5)。然而,他们可以自信地期待这一天的到来(约壹4:17;参考罗马书8:1),知道他们不会“进入审判”,即永远被定罪(约5:24)。即便如此,很明显,在这一天,作为审判者的耶稣将区分真正的信徒和那些仅仅声称是祂的追随者和仆人的假信徒(太7:21-23;路12:46)。正如这些和其他经文所强调的那样,在最后的审判中,“称义”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心里同意或口头对基督是王的承诺。这就提出了当代神学论辩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即好行为对末后审判中称义的意义。

信心与行为在末后审判中的作用

虽然从使徒时代起就一直存在着信心和行为间关系的争论(参见罗3-4;加3;雅2:14-26),但最近它已成为福音派中的一个争论焦点。这主要是由于保罗“新观”挑战了宗教改革的唯独因信称义。有些人因此区分“第一次”或“当下”的称义(因信称义)和“第二次”或“最后”的称义(靠行为称义),将其视为救赎的两个不同阶段,而不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根据传统的改革宗神学,基督徒的“善行”只是信心的证据,上帝已经透过信心宣告我们为义——这是一个不可撤销的裁决,在最后一天将得到作为审判者的神确认。批评这种传统新教观点的人将善行理解为一个持续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将称义与成圣混为一谈——并认为行为在确保末后那日称义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些人称善行扮演一种“工具”或“器皿”(instrumental)角色。

新约清楚地表明,神单单因着恩典,透过我们在基督里的信心而称我们为义(罗5:1-2;弗2:8-9)。然而,同样清楚的是,在最后一天,神将根据我们的行为审判(罗14:10-12;林后5:10)。因此,这两个真理必须保持一种张力,而不是强调一个而忽略另一个。上帝因信宣告我们的称义,但关键是要理解真信心意味着什么:这种信心不仅信靠上帝,而且通过爱心(如加5:6;约壹1:16-17)和坚持好行为(如太5:16;弗2:10;多2:14)得到具体呈现。因此,与改教家一样,我们既可以领受圣经中因信称义的保证,也可以顺服圣经中行善的劝告,以证明上帝的更新之恩。如果认为这种“好行为”——尽管不完美——能使我们在上帝面前称义,那就错了。但如果没有这些真信心的证据(参见腓2:12),就认为我们的名字被记录在最重要的生命册上(参见启示录20:12,21:27),也同样是轻率的。

义人的末后奖赏

我们可以把义人在永恒中的去处简单地称为“天堂”,但更准确的理解应该是神的国度、永生和新创造,这些词所表现的是一个我们现在已经部分经历、末后将得到充分实现的世代。和一些赞美诗歌所说的不一样,基督徒的最终去处不是在某个形而上或遥远的空间里,而是在上帝更新和成全的被造世界里,“有义居在其中”(彼后3:13)。旧约圣经对这种末后美好的描述(例如,赛11:6-9,65:17-25,66:18)与之非常符合;与其说这是在描述遥远蓝天上的天国,不如说这是在刻画一个今生的世界——尽管它与当下、现世的情形明显不同。在新约对新天新地的描绘中,这种转变更加引人注目,因为连死亡本身都被消灭了(启21:4),但主导画面仍然是地球上的美好,天堂不是某种另一个世界的存在。因此,基督徒的末世论希望是在完美的地上享受神的同在和统治(启21:2-3,22:3-5)——一个在质量上“新”而不是时空上“新”的地球(启21:5)。正是在这种彻底更新的意义上,约翰说“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启21:1),彼得说到了天地的“销化”(彼后3:1-11)。一切会毁坏或败坏这个完美被造世界的都将被彻底除灭。

然而,这种末后的美好画面是导致一些人质疑末后审判传统教义的原因之一。直到晚近世纪,几乎所有的福音派人士——无论保守派还是进步派——都认为上帝在末后的审判是终审裁决,恶人的命运不可逆转。然而,近几十年来,少数(但越来越多的人)坚持认为情况并非如此,他们认为在地狱里对恶人的刑罚不仅仅是刑罚,而是带着恢复性目的。这样理解,那些被判定下地狱之人仍可以为自己的罪悔改,并呼求主来拯救他们。他们一旦这样做——无论过了多久——他们将与其他得救的人一起享受永远福乐。然而,这种“福音派普救主义”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圣经明确否定了死后悔改或离开地狱的可能性(路13:24-28,14:24;参见16:26),并坚持认为除了“名字写在羔羊生命册上的”(启21:27;参见20:15)——在创世以先就已经确定的事情(启17:8),没有人能够进入圣城新耶路撒冷。鉴于其神学和释经学前设上的严重缺陷,这种普救论不太可能在福音派中获得广泛接受。

恶人的末后刑罚

旧约从未明确论述过可憎之人的末后去处。阴间(Sheol)和相关词汇指的都是死后世界或指代死亡(坟墓)而非恶人在地狱要经历的末后刑罚。然而,灾难性审判都明显预示着恶人的末后刑罚,比如降临在所多玛和蛾摩拉身上的审判(参见彼后2:6;犹大7;参见路17:26-30)。但旧约中最接近永恒刑罚的经文在以赛亚书66:24和但以理书12:2中,其重点是恶人可耻的命运和引起的反感或蔑视。然而,虽然这两段经文都为后来的地狱描写提供了线索,但与新约中的地狱不同的是,旧约几乎都没有提到或暗示永恒、有意识的痛苦折磨。

新约对恶人的最终去处有不同的描述。基于旧约圣经的用词,耶稣最多使用的词汇是地狱(Gehenna)地府(太23:33)——一种比最痛苦的肉体折磨(太5:29-30)或死亡(太10:28;路12:4-5)更糟糕的结局,并且明确地与不可熄灭的或永恒的火相关联(太5:22,18:8;参见13:39-40;雅3:6)。除非我们把这一刑罚理解为永恒的,否则很难看到后者的必要性。此外,它将引起“哀哭切齿”(太13:42,50;参见8:12,22:13,24:51,25:30;路13:28)这一事实表明有意识和痛觉的惩罚或折磨(参见路16:23-25;太8:29;启20:10)。

保罗从未使用“地狱”一词来描述恶人的命运;相反,他使用了一系列重叠的概念,如愤怒、定罪、死亡、灭亡、毁灭和咒诅,这促使一些人得出结论认为他主要考虑的是毁灭。然而,这不一定是保罗的本意,而且很难与他对神即将到来的愤怒所做出的最详细讨论吻合(帖后1:6-9)。在那里,他用“将患难报应”、“火焰”、“刑罚”和“永远沉沦”等一些列的词。如果“毁灭”只是指被消灭的话,那么这些词就都没有必要。再思考保罗的另一短语“离开主的面和他权能的荣光”,这同样显得多余,除非这种毁灭比简单地被火烧掉意味着更多。因此,保罗的想法似乎比一些人推断的更符合传统地狱概念。

其他书信和启示录所说的也是如此。例如,希伯来书的作者将恶人的最终结局理解为比死亡这一旧约下的咒诅还要“加重”的刑罚(来10:29)。同样,彼得用“黑暗坑中”(Tartarus)来描述地狱,这是一个神话中的地下世界,恶人在那里要经历惩罚和折磨(彼后2:4)。但迄今为止,对地狱最生动的描述记录在启示录中,其中第14章和19-20章尤为突出。第14章10-11节提到恶人“在圣天使和羔羊面前,在火与硫磺之中受痛苦。他受痛苦的烟往上冒,直到永永远远。”这些画面明显地暗示了无尽的痛苦。同样,第19章和第20章描述了兽、假先知和魔鬼被扔进燃烧着硫磺的火湖(19:20,20:10),在那里他们也“必昼夜受痛苦,直到永永远远”(20:10b)。重要的是,这种结局也在等待不敬虔的人(启20:14-15,21:8;参考太25:41)。试图将这些文字解释得更通俗——比如认为这些火最后会销化受刑罚之人——不能令人信服。在启示录的最后几章中,恶人并没有被销化,而是被排除在神的国度之外(参见启21:27;22:15,19)。因此,虽然有些经文可以用来支持末后除灭(即销化论)的观点,但其他文本却无法认同这一解释。

进一步阅读

圣经神学类

约翰·库尔森(John Coulson)

  • 《上帝的公义审判:保罗书信中审判面面观》(The Righteous Judgment of God: Aspects of Judgment in Paul’s Letters
  • 购买:美国亚马逊
  • 书评:TheScriptureSays

霍安东(Anthony H. Hoekema)

保罗·赫尔姆(Paul Helm)

  • 《末后之事:死亡、审判、天堂和地狱》(The Last Things: Death, Judgment, Heaven and Hell
  • 购买:美国亚马逊

当代神学审判论辩

戴恩·奥特伦(Dane Ortlund)

艾伦·斯坦利(Alan Stanley)

  • 《耶稣是否教导人们靠行为得救?对观福音书中善行在救赎中的作用》(Did Jesus Teach Salvation By Works? The Role of Works in Salvation in the Synoptic Gospels
  • 购买:美国亚马逊
  • 书评:GraceEvangelicalSociety

艾伦·斯坦利(Alan Stanley)主编

  • 《善行在末后审判中的作用四观》(Four Views on The Role of Works at the Final Judgment
  • 购买:美国亚马逊
  • 书评:TGC

保罗·R. 威廉姆森(Paul R. Williamson)

当代神学天堂与地狱论辩

理查德·米德尔顿(Richard Middleton)

  • 《新天新地:重拾圣经末世论》(A New Heaven and a New Earth: Reclaiming Biblical Eschatology
  • 购买:美国亚马逊
  • 书评:Themelios

克里斯托弗·摩根(Christopher Morgan)和罗伯特·A. 彼得森(Robert A. Peterson)主编

  • 《火焰下的地狱:现代学术研究如何重塑永恒刑罚》(Hell Under Fire: Modern Scholarship Reinvents Eternal Punishment
  • 购买:美国亚马逊
  • 书评:WordPress

普雷斯顿·斯普林克(Preston Sprinkle)主编

编注:本文为“简明神学”系列专文之一,本文所表达的所有观点均为作者本人的观点,本文基于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的署名-相同方式共享(Attribution-ShareAlike, CC BY-SA 4.0)协议免费提供给公众,允许用户以其他媒体/格式和改编/翻译其中内容,但需要附上原文链接、指出自己所做的修改,并采用同样的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译:DeepL;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The Final Judgment.

Paul R. Williamson(保罗·威廉姆森)是悉尼摩尔神学院(Moore College)旧约、希伯来语和亚兰语(Aramaic)讲师。他著有 Sealed with an Oath,是 New Dictionary of Biblical Theology and Dictionary of the Old Testament 的一位编著者,也是 Exploring Exodus 的联合编辑。
标签
审判
末世
复活
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