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
上帝与亚伯拉罕立了几个约?
2021-12-03
—— T. D. Alexander

准确理解圣经非常重要。不幸的是,有些关于圣经经文的理解在我们的思想中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我们对经文的真正含义视而不见。《创世记》第 15 章和第 17 章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这两章记录了上帝如何用盟约来确保祂对亚伯拉罕的应许,但这两个盟约之间的关系常常被误解。

《创世记》15 章和 17 章描述的是同一个约吗?

在《创世记》15 章中,上帝立约将迦南地赐给亚伯拉罕的后裔。上帝用两个明显的征兆向亚伯拉罕保证,他的众多后裔将在经历其它地方之人的压迫后拥有这片土地。第一个征兆是天上的星星(15:5),第二个征兆则是一个“冒烟的炉并烧着的火把”,从那几只动物的尸体之间穿过(15:17)。

在《创世记》17 章中,上帝向亚伯拉罕显现,概述了祂将与亚伯拉罕立的永恒之约。这个盟约涉及到亚伯拉罕家中所有男性都要受割礼。重要的是,上帝揭示了祂将与亚伯拉罕尚未出生的儿子以撒坚定这一盟约(见 17:19、21)。

由于第 15 章和第 17 章所描述的事件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人们不禁要问:这两段记述的关系是什么?它们描述的是一个盟约还是两个盟约?

许多人的假设

许多学者认为《创世记》17 章中的盟约是对第 15 章中盟约的重申,只是做了一些小的补充。约翰·库里德(John Currid)写道:“《创世记》第 15 章描述了亚伯拉罕之约的开始,而《创世记》第 17 章则宣布了建立盟约印记,亚伯拉罕和他的子孙后裔将在他们的肉体上佩戴盟约的印记”(《创世记》,第 59 页)。威廉·邓布雷尔(William Dumbrell)认为《创世记》17 章“是对亚伯拉罕之约的坚定,也是在细节上的延伸。”彼得·金特里(Peter Gentry)和斯蒂芬·魏伦(Stephen Wellum)认为《创世记》15 和 17 章分别描述了同一盟约的订立和确认。他们反对视之为两个独立的盟约的观点,他们写道:“最好把《创世记》17 章看作是对《创世记》15 章中所开启的上帝与亚伯拉罕之约的确认,并与《创世记》12 章中的应许联系在一起。”

虽然这些看法是合理的,但 17 章与 15 章之间的差异远远超过了细微的补充。《创世记》17 章中的盟约有很大的不同,尽管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它包含了第 15 章中的盟约。认为第 15 章和第 17 章的盟约只有细微差别的其他学者包括维克托·汉密尔顿(Victor P. Hamilton)和麦考米斯基( T. E. McComiskey)。

多国之父

在《创世记》17 章中,上帝在向亚伯拉罕宣告立约时称(创 17:4-6):

我与你立约,你要作多国的父。从此以后,你的名不再叫亚伯兰,要叫亚伯拉罕,因为我已立你作多国的父。我必使你的后裔极其繁多,国度从你而立,君王从你而出。 

此约的核心是亚伯拉罕是“多国的父”的概念。第 4 节和第 5 节中重复出现的“多国的父”强调了这一基本概念。为了证实这一概念的重要性,上帝将亚伯兰的名字改为人们更熟悉的亚伯拉罕,意思是“多国之父”。

亚伯拉罕是多国之父的概念远远超出了《创世记》15 章中所立的约。在《创世记》15 章中,亚伯拉罕是一个国家的父亲,这个国家由他的亲生后裔组成,他们将居住在迦南地。《创世记》17 章的观点则完全不同,尽管它包含了先前的盟约,确保亚伯拉罕将成为单一民族之父。在 17 章 4-6 节中,上帝强调亚伯拉罕是“多国的父”。如何更好地理解这句话呢?

王朝之父

简要地梳理旧约就会很快发现,“多国”的说法不能纯粹从亚伯拉罕血缘后裔的角度来解释。很少有国家能宣称亚伯拉罕是他们的血缘祖先。这表明,最好用隐喻的方式来解释亚伯拉罕作为多国之父的身份。佩恩(J. B. Payne)在评论希伯来语中的父亲一词时写道

ʾāb可以指任何担任类似父亲职分或获得了像对父亲般认可的人:仆人的“父”是他的主人(王下 2:12);“贫穷人的父”(伯 29:16)是他们的保护者;“耶路撒冷居民的父”(赛 22:21)是他们的长官;“法老的父”(创 45:8)是他的顾问。因此,“父”这一称谓用在有权柄的人身上(王下 2:12),无论是先知(王下 6:21)、祭司(犹 18:19)还是君王(撒上 24:11 [H 12]),甚至当人格化它时——还可以指朽坏(有些英译本翻译为“坟墓”——译注),“你是我的父”(伯 17:14)。

用隐喻的方式理解《创世记》第 17 章中“父”一词的史考特·韩(Scott Hahn),提请读者注意“国际条约中‘宗主国’如何使用父这个词的”。他写道:“大量研究表明,在古埃及时代,国际政治联盟是用亲属关系来描述的。具体来说,诸侯是‘子’,宗主是‘父’。”杰森·德鲁奇(Jason DeRouchie)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他评论说:“因此,将亚伯拉罕作为多国之父的身份主要理解为一种王室称谓似乎是合理的,他和他的妻子撒拉,即‘公主’(17:15),被视为一个新王朝的奠基人,这个王朝的最高峰将是一个特定的王室后裔,他将统治以色列人(包括本地出生的和外来的居民)和那些来自附庸国的人。”值得注意的是,上帝说君王出自亚伯拉罕和撒拉(17:6,16),这支持了这一说法。

多国的施恩者

作为多国之父,亚伯拉罕理应成为他们的施恩者。在这方面,《创世记》17 章的盟约证实了神最初呼召亚伯拉罕时对他的应许。在亚伯拉罕到达迦南地之前,上帝告诉他:“你要成为祝福,使我可以祝福那些祝福你的人,咒诅那藐视你的人,并使地上的万族都因你得福”(12:1-3,作者译)。《创世记》第 18 章重复了这一期望,上帝说:“亚伯拉罕必要成为强大的国,地上的万国都必因他得福。”(18:18)

重要的是,当亚伯拉罕的一生即将结束时,赐福多国的应许与亚伯拉罕的一个后裔关联在了一起。在亚伯拉罕愿意献儿子以撒为祭的考验之后,上帝向亚伯拉罕起誓:“……地上万国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因为你听从了我的话。”(22:18)。这个赐福的应许与亚伯拉罕后裔独特的家族血统密切相关,最终带来了大卫王朝。因此,多国的祝福后来与未来的大卫王联系在了一起。这一点从《诗篇》第 72 篇中可以看出,大卫在其中提到了未来的君王:“多人有些英译本为“多国”——译注)要因他蒙福,万国要称他有福。”(诗 72:17)

应许的实现

要充分理解亚伯拉罕作为多国之父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回到伊甸园。当亚当和夏娃屈服于蛇的诱惑,吃了善恶树上的果子时,他们并不只是简单地违背了上帝关于不要吃善恶树上果子的命令(创 2:16-17)。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顺服代表上帝治理地上所有其它生物的命令(创 1:28)。通过顺服受造之物而不是造物之主,他们背叛了上帝,摒弃了自己作为上帝所拣选的代表之特殊地位。因此,他们不再侍奉上帝,而是侍奉蛇,蛇在圣经中后来称为“魔鬼,或撒但”(启 12:9;参启 20:2)。这一结果对世界的未来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它使魔鬼成了“这世界的王”(约 12:31,参约 14:30,16:11)。因此,由于亚当和夏娃的子孙后代都在魔鬼的控制之下,魔鬼后来就可以诱惑耶稣基督,向祂献上“世上的万国”(太 4:8;路 4:5)。

虽然亚当和夏娃的悖逆使他们远离了上帝,但上帝并没有完全抛弃他们。在宣布对蛇的审判时,上帝指出夏娃的一个后裔将战胜蛇(创 3:15)。祂将取代蛇成为这个世界的统治者。这个结果就反映在亚伯拉罕作为多国之父的身份上。以撒祝福雅各时说:“愿多民侍奉你,多国跪拜你”(创 27:29),也体现了同样的概念。后来,雅各将“万民都必归顺”(创 49:10)与犹大的一个后裔联系起来。最终,这一盼望在耶稣基督身上实现了,因为万国万民都承认祂是主。

《创世记》预言亚伯拉罕的一个后裔将作为一位仁慈的“父”统治万国,从而为多国带来祝福。这个关于特殊后裔的应许是《创世记》17 章中立约的核心。为了突出这一应许,恰当地引入了割礼作为盟约的标志。由于割礼的独特性质,它引起了人们对男性后裔的关注。重要的是,在《创世记》17 章中,割礼不是种族纯洁的标志,它只标记着是亚伯拉罕的亲生后裔。相反,正如上帝对亚伯拉罕所说的那样,他要为“无论是家里生的,是在你后裔之外用银子从外人买的”男子(17:12)行割礼。尽管上帝确认只有以撒才能确立亚伯拉罕之约,但即使以实玛利也要行割礼。众多非亚伯拉罕亲生的男性都接受了割礼,这证明了《创世记》17 章中盟约的种族多元化。

一个约还是两个?

如何最好地解释《创世记》15 章和 17 章的显著特点?对于这个问题,人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一些学者根据古代近东的材料,认为《创世记》15 章类似于王室封地,而《创世记》17 章则反映了宗主国的附庸条约。虽然这些建议指出在第 15 章和第 17 章中存在两个盟约,但它们并没有特别的帮助。它们没有考虑到圣经文本的独特性。我也不愿意像有些人那样强调第 15 章和第 17 章之间的区别,认为前者是单边/无条件的盟约,后者是双边/有条件的盟约。这种说法夸大了两章之间的区别。然而,如果《创世记》17 章中的盟约与《创世记》22 章中的事件以及 22 章 16-18 节中的神圣起誓相关联,那么其中可能存在条件性因素。

我倾向于认为《创世记》15 章和 17 章中有两个盟约,第二个盟约包含了第一个盟约(即亚伯拉罕是多国之父,也是一国之父),但其他人可能更倾向于将其描述为一个总体盟约包含了两个不同部分。无论如何至关重要的是,不应将亚伯拉罕之约的实质局限于亚伯拉罕作为以色列之父的身份上。遗憾的是,这往往是那些把《创世记》17 章看作是对《创世记》 15 章盟约之确认的人的主流观点。就我而言,将《创世记》17 章的盟约与第 15 章的盟约区分开来,也许更容易理解这第二个盟约或盟约的“第二部分”如何侧重于祝福万民的主题。归根结底,理解亚伯拉罕故事的关键在于这两章所提供的整体画面。至于有人决定用一个盟约还是两个盟约来描述,最终可能是个人性选择问题。无论哪种选择,都很容易与其它经文对单一亚伯拉罕之约的说法相协调,因为《创世记》17 章的约包含了《创世记》15 章的约。

永恒之约

正如我所指出的,《创世记》17 章中上帝与亚伯拉罕所立的永恒之约的意义并非总能得到充分理解。它远远超出了亚伯拉罕的后裔将组成以色列国的范畴,而这正是《创世记》15 章盟约的唯一重点。早先的盟约将亚伯拉罕描述为一个民族的父亲。根据这个盟约,亚伯拉罕的亲生后裔将在另一块土地上经历一段时期的苦待之后拥有迦南地(见创 15:13-16)。虽然这是上帝救赎计划实现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进展,但上帝对亚伯拉罕还有一个更大的目的。上帝将通过亚伯拉罕的一个后裔为全地之人带来祝福。

重要的是,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传给了他的儿子以撒,期望他未来的子孙中有人能代表上帝治理多国。当我们在《创世记》中追随这个独特的家族血脉时,我们会清楚地看到,亚伯拉罕未来的子孙将通过成为上帝完美的代理君王,为世界各国带来祝福,实现亚当和夏娃未能做到的事情。通过消除魔鬼对人类的控制,这位应许之王将在地上建立上帝的国度,取代魔鬼,成为这个世界的统治者。鉴于这些期盼,使徒保罗说上帝“早已传福音给亚伯拉罕,说:‘万国都必因你得福。’”(加 3:8)就不足为奇了。保罗接着说,应许是“所应许的原是向亚伯拉罕和他子孙说的……就是基督(加 3:16)。始于亚伯拉罕的,在耶稣基督终结了。

编注:本文选自亚历山大(T.D.Alexander)著《天国的信息》(The Message of the Kingdom of God (London: IVP, 2024)第 3 章,经出版社许可后使用。


译:DeepL;校:Jenny。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How Many Covenants Did God Make with Abraham?.

T. D. Alexander(T. D. 亚历山大)博士毕业于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 (The Queen’s University of Belfast),是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Belfast)联合神学院圣经(Union Theological College)研究高级讲师和研究生课程主任,也是菲茨罗伊长老会(Fitzroy Presbyterian Church)的长老。亚历山大在圣经神学领域著述颇丰,主要作品有The City of God and the Goal of Cre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Biblical Theology of the City of God The Message of the Kingdom of God。亚历山大与安妮(Anne)结婚,两个子女已经成年。
标签
圣经
权威
默示
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