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觉得圣经很乏味。冗长的家谱把你弄得晕头转向,会幕的建造材料和肘的度量搞得你不知所云,某些仪式和祭祀也让你困惑不解。那些拗口的名字你读起来磕磕绊绊,陌生的地理名称让你眉头紧锁,更不用说旧约新约浩如烟海的内容了。
不过,让我们换个角度想想:圣经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想想基督徒是如何看待这本书的,想想圣经讨论的内容多么深刻,想想它从古至今对全世界带来的影响。
圣经是贯穿历史长河的伟大史诗,是最伟大的故事。在这部著作里,我们看到永生之神创造万物、救赎世人的作为。圣经是这个世界最真实的故事。它超越了所有史诗,远胜于任何古代神话传说。圣经与世上任何书籍都截然不同。
如果你觉得圣经索然无味,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呢?造成这种感觉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或许是其中的一个,也可能是几个因素叠加在一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四个可能的原因。
圣经是一本关于耶稣基督的书。旧约预言祂的来临,新约宣告祂的降世。要正确理解圣经的各个部分,就必须从整体的角度来看。这幅宏大的图景讲述的是一个救赎的故事,一个经过十字架、通向空坟墓的故事。
我们需要思考这样的问题:圣经中提到的那些人物和圣约、那些大大小小的事件和律法、那些规范和制度,究竟是如何融入这个宏大叙事当中的?了解这个故事就好比手边放着一个拼图游戏的包装盒,上面清清楚楚地印着完整的图案。或许你读圣经时就像在摸索拼图,却没有参照完整图案,所以一时半会儿看不出这些零散的片段该如何拼合,也不明白它们最终会呈现出怎样的图画。
当我们真正明白圣经是以基督为核心展开的,就会发现它就像一个精心编排的图书馆,里面的每一卷书都在传递同一个好消息——神满怀恩典地寻找罪人。但假如我们抓不住这个核心主题,圣经的各个部分难免会显得互不相干,读者自然也就提不起什么兴趣了。
无论你翻开圣经哪一章哪一卷,都要知道这些文字的写作年代和内容与我们现在相隔几千年之久。其实,我们对历史地点、民俗习惯、律法条例或家谱了解越多,那些看起来难懂的经文就越加容易理解。
要保持一颗永不满足的求知心!了解圣经的历史背景确实需要下功夫,也需要借助工具书。圣经地图集、解经书和研读版圣经,都能帮助你理解那些初看时令人一头雾水的内容。所以,做一个充满好奇心的读者吧——不妨问问自己:这段经文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这一段或这一章在整本圣经的脉络中扮演什么角色?关于这部分内容,我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需要深入研究?
在研读圣经的时候,我们要承认:有些事情现在还不明白,但我们需要知道,也终将会明白。这样的心态会让我们对圣经作者们怀着应有的信任和尊重。同时也要常常提醒自己:虽然现在是我们在读,但我们并不是圣经最初的受众。记住这点能让我们保持谦卑。
如果你只是对圣经一知半解,是不会爱上它的。我们常常会因为在某件事上花了许多精力,而慢慢爱上它。这就像交朋友——我们对彼此越来越熟悉,就会越来越喜欢对方。学习技能也是这个道理,只有持之以恒地练习,才能得心应手。那些一开始觉得苦不堪言的事,到后来可能会变成一种享受。
如果你只是偶尔翻翻圣经,或是想起来才读一下,就很难爱上读经。我们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你难道不想做个更好的圣经读者吗?不想更深入地理解圣经,更热爱它,把它牢牢记在心里吗?要达到这个目标,你需要养成规律的读经习惯。这样才能让你沉浸在圣经作者的教导和他们的世界观当中。
你的读经习惯(或者没有读经习惯)并不会让神爱你多一分或少一分。但你在属灵操练上的坚持,却会影响到你对真理的热忱。你对圣经的忠心投入,会让你越发欣赏基督的荣美,越发体会福音的美好。
这个原因虽然放在最后,但绝不是最不重要的,相反,它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想要培养规律的读经和默想习惯,千万不要忽略祷告。许多属灵前辈都强调读经与祷告密不可分的关系,包括唐纳德·惠特尼(Donald Whitney)在他的著作《用圣经祷告》(Praying the Bible)中就特别提到这一点。
读经时要祷告,因为圣灵是真实存在的,也一直在工作。你相信这一点吗?你是否真的照着这个信念来祷告呢?是圣灵赐给我们领悟,照亮我们的心思意念。是圣灵让我们认罪,赐我们喜乐或平安。我们灵命的成长、成熟不是圣灵之外的作工,而是圣灵动工的结果。
当你翻开圣经的时候,要祷告求主帮助你专心致志,享受祂的话语。求神赐你特别的看见。求圣灵的果子在你生命中彰显。不要不祷告就读经。当你用心领受神的话语时,祂必用信实和恩典来喂养你的心灵。
这四个原因并不是全部。但要知道,圣经是神所默示的,见证了上帝在基督里的救赎大工,所以我们的心思意念需要明白神的话语。祂的话语句句真实、良善、充满智慧。圣经绝不乏味。就像诗人所说:“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诗 119:105)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4 Reasons You Might Think the Bible Is Bo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