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时事
自杀潮值得我们关注
2024-05-27
—— Erik Raymond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一直有着在博客上写一些关于自杀文章的负担。但我也一直犹豫不决,这一话题的严肃性和敏感性让我既不情愿,同时又觉得有责任要写。

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是因为我担心那些自杀之人的亲人可能会觉得我的文章显得麻木不仁。对于那些可能有这种感受的人,我向你们保证,这绝非我的意图。我也有家人和朋友自杀。每当我听到新的自杀案例,无论是发生在公众视野中,还是在我所认识的人中,我都会感到震惊。自杀具有毁灭性。

这就是为什么我不得不为那些可能看到我博客的人写点什么。我为那些可能正在遭受痛苦的人感到沉重。自杀率正在飙升,教会也不能幸免。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缩写为CDC)的数据显示:在美国,自杀是“10-34 岁人群的第二大死因,35-54 岁人群的第五大死因。”这令人震惊。2023 年,美国联邦公共卫生署长(US Surgeon General)称精神健康为“我们这个时代决定性的健康危机。”同年(译注:指 2023 年),有超过 5 万名美国人自杀,“超过了有记录以来的任何一年。”很难反驳哈佛医学院的说法,“自杀成了一种流行病。”

我意识到,一个人考虑自杀的原因很多。我不会假装用什么灵丹妙药来过度简化这个问题。然而,我认为自杀潮的一个危险现实是,正在考虑自杀的人往往不与任何人谈论此事。他们感到孤独、挫败和绝望。本次简短的互动旨在为对话提供一个框架,或者至少是一些辅助。如果你现在正在考虑(自杀)这个问题,愿它成为你的对话伙伴。我祷告这篇文章会对你有所帮助,并感受到它所要表达的精神。

自杀是什么?

近年来,你可能已经注意到,围绕自杀的一些措辞发生了变化。过去,我们会读到有人“选择自杀”;而现在,我们读到的是有人“死于自杀”。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以前的措辞让自杀者自己承担责任;而如今,使用“死于自杀”一词已成为标准,因为“它免除了自杀者的责任,并允许讨论他们所承受的疾病或失调。”

这一动机似乎是为了帮助那些正在为失去所爱之人而感到悲伤的人,这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希望它能为那些承受痛苦的人们带去一些帮助。

同时,在不淡化痛苦或精神健康复杂性的前提下,这一转变显然在圣经对自杀的理解与媒体经常讨论的自杀问题之间建立了某种联系。基督徒应该为在理解和治疗精神健康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而欢欣鼓舞,我们还必须确保我们的结论不会模糊圣经中的道德边界。

我们必须清楚:自杀是罪,因为自杀是杀人,而杀人是罪。当我们选择自杀时,我们是在剥夺自己的生命,我们是在杀死自己。并不是每一种精神疾病都会导致自杀,也不是每一例自杀都是由精神疾病造成的。但是每一例自杀都是谋杀。有各种因素导致自杀,但排除自杀的道德范畴既不符合圣经,也于事无补。从圣经的角度来看,我们知道罪会使我们的心思昏暗,我们的心比万物都诡诈(耶 17:9;罗 1:21)。在讨论这个严肃的话题时,基督徒应忠实于圣经的原则,同时认识到其中存在的各种复杂性。这也许正是所需的澄明之光,能劝阻一颗敏感而破碎的心不做出错误的选择。

自杀的确不是不可饶恕的罪。同时,圣经也没有教导我们自杀是摆脱痛苦的救赎之道。还有另一种方式,上帝提供了更好的方式。人性的尊严和上帝的主权要求我们认同,自杀绝不是正确的解决之道,但自杀也不在上帝会在基督里赦免的罪之外。

将自杀视为自我谋杀,虽然与社会上的许多观点格格不入,但却符合圣经的观点。在许多其他情况下,主的命令会约束我们不犯罪。或许,更清楚地了解什么是自杀以及自杀对他人的影响可能会带来启发。对于那些在绝望中煎熬并考虑自杀的人来说,在道德上澄清什么是自杀可能会对他们带来帮助,而非伤害。

你为什么而活?

人们常常会在抑郁的乌云下萎靡不振,想着寻死的理由。可悲的是,一旦一个人开始有了这些念头,想要理智地思考或摆脱它的阴霾往往相当具有挑战性。自杀学家、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自杀预防研究实验室主任兼创始人瑞贝卡·伯纳特博士(Dr. Rebecca Bernert)指出:“人们严重低估了自杀会带来的心理影响,甚至对家人的影响,而且人们非理性地认为(自己的死亡)会帮助别人,甚至他们最爱的人。”

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要继续活下去,我们应该为谁活下去,可能会更有帮助。

二战集中营幸存者维克多·弗兰克(Viktor Frankl)在回忆起与那些承受痛苦、深陷绝望的人们在一起的时光时写道:

“我记得有两起未发生的自杀案例,它们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两个人都曾说过想要自杀。两人都使用了一个常见的说法,即:他们对生活已经没有什么期待了。在这两个案例中,是要让他们意识到,生活中的人或事仍然对他们有所期待,对他们的未来有所期待。事实上,我们发现,对其中一个人来说,那是他的孩子,他所爱的孩子在异国他乡等着他。对另一个人来说,则是一件事,而不是一个人。这个人是位科学家,他写了一系列的著作亟待完成。他的工作不可能由其他人替代完成,就像其他人不可能取代父亲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一样。”《活出意义来》(Man's Search for Meaning,79 页)

“当一个人意识到他对深情等待他的人或对未完成的工作所承担的责任,他就永远不会放弃自己的生命。他知道自己“为何”存在,也就能承受几乎任何的“如何”。(80 页)

弗兰克的话铿锵有力。他通过微妙的视角转换,展示了强调个人责任的力量。弗兰克让他的朋友们思考他们的责任、仰赖他们的人以及他们面前的机会;而不是向内看,感到绝望或陷入罪疚的海洋。这些话从任何人口中说出都很有力量,从纳粹集中营里的人口中说出尤为如此。

同样,基督徒也应该向我们的朋友指出我们对上帝、家人们、朋友们、我们的教会和社会的责任。我们不再活在罪的阴影之下,基督已经为我们的罪付上了代价(西 2:13-14),有罪的人已经被算为义(林后 5:21),仇敌已经得以与神和好(罗 5:10-11),与神隔绝的人已经得到儿子的名分(西 1:21;罗 8:15-16)。我们不必活在内疚与羞愧的死胡同里;我们已经有了前往以马内利之地的通行证!因此,我们还有更多可以给予的付出、采取的行动和体验的经历。即便我们尚未意识到,生活仍对我们有更多的期待。上帝为我们预备了更多!好友可以在别人看不到这些的时候,把它们指明出来。

谁能帮助你?

我们注定不会孤独。我们无法独自承担生活的重担,基督徒尤其知道我们需要彼此。如果你觉得绝望的阴云正笼罩着你,那么请向他人寻求帮助。给朋友或家人打通电话,敞开心扉谈一谈,请求代祷,寻求帮助——请求别人定期确认自己是否无恙。不要紧闭心门,那里绝望的陈腐空气让人窒息、迷失方向。给朋友打通电话寻求帮助。

遗憾的是,我们知道很多人不会主动伸出援手。这就是为什么朋友、家人和教会成员们应该打破“爱管闲事”或“打扰他人”的错误观念,主动确认别人是否还好。进行真正的谈话;询问他们的近况,要真心地询问他们的近况、表达关心、主动跟进。这样做时,不是要谴责他们,而是要赢得他们的好感。

有一类人经常被忽视,那就是牧师。他们经常照顾他人并承担各种责任,很容易感到孤立无援,没有朋友可以倾诉。毕竟,他们应该有问题的答案。牧师需要朋友,他们需要可以打电话和他们谈心的弟兄;他们需要有人来关心他们;他们需要代祷。

找到可以倾诉的对象至关重要,既可以寻求帮助,也可以给予帮助。如果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决定性的健康危机,那么基督徒们就需要关心他人,热切地说鼓励的话。我们需要以清晰的道德观和福音的盼望来对话。愿赐下一切安慰的上帝帮助我们,给予他人帮助也被别人帮助,直到我们抵达天城的彼岸。


译:北落师门;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作者博客:The Suicide Epidemic Deserves Our Attention

Erik Raymond(埃里克·雷蒙德)是波士顿救赎主团契教会的主任牧师。他和妻子克里斯蒂有六个孩子。
标签
自杀
责任
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