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3月,18岁的查尔斯·阿普尔顿·朗费罗(Charles Appleton Longfellow)从他在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普雷多街的家(Brattle Street, Cambridge, Massachusetts)走出——在家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踏上开往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列车,沿着东海岸往南400英里,要加入南北战争中林肯总统率领的联邦军队。
查尔斯·朗费罗(生于1844年6月9日)是范妮·伊丽莎白·阿普尔顿(Fannie Elizabeth Appleton)和著名文学评论家、诗人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的六个孩子中的长子。查尔斯有五个弟妹:一个弟弟(17岁),三个妹妹(分别是13岁、10岁、8岁——还有一个夭折了)。
一年多前,查尔斯的母亲范妮因衣服着火而悲惨丧生。她的丈夫从小睡中醒来,先用地毯,然后用自己的身体,奋力试图灭火,但她的烧伤已经十分严重了。范妮于隔天上午去世(1861年7月10日)。亨利·朗费罗的脸部也受到严重灼伤,他甚至无法参加妻子的丧礼。后来,为了遮掩脸部的烧伤他留着长胡须。有时,他害怕因为过度悲伤而被送进精神病院。
查尔斯抵达华盛顿特区后,他希望入伍成为马萨诸塞州第一炮兵团的列兵。炮兵A连的指挥官麦卡尼(W. H. McCartney)于是写信给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要得到他准许儿子查尔斯从军的书面同意。HWL(他儿子这样称呼他)同意了。
后来,父亲写信给他的朋友查尔斯·萨姆纳(Charles Sumner,马萨诸塞州参议员),约翰·安德鲁(John Andrew,马萨诸塞州州长)和爱德华兹·道尔顿(Edward Dalton,陆军第六兵团的医务视察员),想要让他的儿子成为军官。但在那之前,查尔斯的能力早已受到同伴和长官的欣赏,并于1863年3月27日获授少尉军衔,任职于马萨诸塞州第一骑兵团G连。
在参加弗吉尼亚州钱斯勒斯维尔战役(1863年4月30日至5月6日)后,查尔斯感染伤寒被送回家休养。他于1863年8月15日重新归队,但错过了盖茨堡战役(Battle of Gettysburg,1863年7月1日至3日,南北战争的转折点)。
1863年12月1日,亨利·朗费罗在吃晚饭的时候,收到电报说他的儿子4天前严重负伤。1863年11月27日,在雷奔之役(battle of of the Mine Run Campaign)的短兵相接中,查尔斯被子弹击中。子弹从左肩膀射入,从右肩胛飞出,穿过他的背并擦过脊椎。子弹射中位置离要害不到一英寸,查尔斯因此幸免,没有全身瘫痪。
他被抬进新希望教会(New Hope Church,在弗吉尼亚州橘郡),而后被送往拉皮丹河(the Rapidan River)。查尔斯的父亲和弟弟欧内斯特(Ernest)立即赶往华盛顿特区,并于12月3日抵达。查尔斯于12月5日由火车送达。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从陆军军医那里得知他儿子的伤势“十分严重”,而且“瘫痪有可能接踵而至”后十分惊恐。但那天晚上三位外科医生的报告令他略微心安,他们提出伤势在“长期休养”至少六个月后可以恢复。
1863年圣诞节,朗费罗——一位带着6个孩子的57岁鳏夫,其中长子在内战战役中几近瘫痪——写了一首诗,抒发了他内心的冲击与挣扎以及他所见的周遭世界。他听到圣诞节的钟声和咏唱“地上平安”(路加福音2:14)的诗歌,但他所见的世界充满了不平和强暴。这些不平和强暴似乎在嘲笑这种乐观景况的真实性。这个主题在诗中不断出现,最终引出一个在暗淡绝望中仍充满盼望的确信。
整首诗如下,你可以听卡罗琳·科布(Caroline Cobb)和肖恩·卡特(Sean Carter)的音频:
圣诞佳期,我闻钟声,
鸣奏昔日,圣歌再呈;
和谐甘甜,词意重温,
地上平安,万民蒙恩。
我每想念,佳期快临,
基督王国,播出佳音;
歌声四响,悠扬动心,
地上平安,万民蒙恩。
伴随钟铃,歌声洋溢,
普世欢腾直到天明;
一唱一咏,庄严吟颂,
地上平安,万民蒙恩。
可恨每一漆黑炮口,
传来南方,隆隆轰声;
轰鸣声响,淹没颂歌,
地上平安,万民蒙恩。
仿佛突发,山崩地裂,
陆地基石,震动移位;
濒临悲惨,家家户户,
地上平安,万民蒙恩。
绝望时候,丧气垂首,
地无平安,我心烦忧;
仇恨方殷,嘲笑纷纷,
何来平安,谁人蒙恩。
洪钟击响,大声宣告,
神不打盹,也不睡觉;
邪恶必败,公义来到,
地上平安,万民蒙恩。
编注:《圣诞钟声》诗歌词谱如下,不包含南北战争背景过重的第4、5段歌词。
译:Margaret;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The True Story of Pain and Hope Behind "I Heard the Bells on Christmas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