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人似乎能理解我,也理解耶稣。他是位老人,非常老——已经去世 350 多年了。但我感觉很熟悉他,仿佛能懂他的心思,因为我仔细欣赏过他的艺术作品。这个人就是伦勃朗。
让我们来看看伦勃朗·哈尔曼松·范·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的名画《加利利海上的风暴》(Christus in de storm op het meer van Galilea)。这幅画描绘了《马可福音》第 4 章中耶稣平静风浪的故事。门徒们意识到他们身处险境。几个人正在竭尽全力与风浪搏斗,还有一个在祷告,其他人则向耶稣恳求:“我们命都要没了,你还不管不顾吗?”
伦勃朗也在这幅画里。他站在小船的船尾,在狂风暴雨中紧紧抓住自己的帽子。一旦注意到他,你就很难转移视线。因为他正直视着画外的你——欣赏画作的人。伦勃朗把自己也画成了门徒中的一个。
伦勃朗是在告诉你,面对充满混乱的生活,面对威胁你和你所爱之人的死神,他知道这何等艰难。他经历过惊涛骇浪,所以他理解人的恐惧。然而,他与耶稣同在一条船上。正如作家拉斯·拉姆齐(Russ Ramsey)所写:
伦勃朗想让我们明白,他相信自己要么迷失在惊慌失措的汪洋之中,要么安息在神子的救恩里。他只有这两个选择。透过风暴望向画框之外的我们,他在问:我们不也是在同一条船上吗?(《伦勃朗在风中》[Rembrandt is in the Wind],74 页)
我理解伦勃朗,至少,我理解他经历中的这一部分。他所描绘的正是我过去两年的真实写照——在儿子患癌和离世的惊涛骇浪中挣扎求生。
我所知道的关于伦勃朗的一切,都来自《伦勃朗在风中》这本书。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作品,巧妙地融合了艺术史、传记、神学和哲学。
作者拉斯·拉姆齐认为,美对于我们理解上帝本质的美丽至关重要。许多人持有一种反美学的神学观:将美视为外在的、令人分心的事物,甚至认为它是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完美的源头。然而,拉姆齐却认为,“美是伊甸园的遗产——是善的残留。它源自一个更深邃的境界。”(16 页)这个深邃的境界正是上帝,以及祂在基督里彰显的一切荣耀。
拉姆齐详细描绘了九位艺术家的故事,他们的作品以及他们的创作动力,借此探讨了艺术、惊奇、美和人性的脆弱。用他的话说,这些故事和艺术作品就像真理的特洛伊木马,或隐或显地将我们引向上帝——美的源泉,那位能使我们焕发美丽的主。
让我们看看他对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的《缠着绷带的自画像》(Self Portrait with Bandaged Ear)的思考:
如果我们想要一副真实的自画像,却又要掩饰不完美、隐藏破碎,那很困难。我们总想呈现美好的形象,但这样做时,我们恰恰隐藏了需要救赎的部分——那些我们相信基督会救赎的部分。而得到基督救赎的一切事物,终将变得美丽。(4 页)
艺术的意义是什么?在读这本书之前,如果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可能会一时语塞。也许,我会随口说出“为了让我们享受”这样浅显的回答。虽说没错,但这样的回答就把米开朗基罗的《大卫》与麦当劳的汉堡归为同一类别了。
拉姆齐在深入探讨其他艺术家的生平时,不断触及这个问题。这些艺术家包括米开朗基罗、爱德华·霍珀(Edward Hopper)、莉莉安·特罗特(Lillian Trotter)、卡拉瓦乔(Caravaggio)和弗雷德里克·巴齐耶(Frédéric Bazille)。他给出的部分答案让我印象深刻:艺术虽然诞生于特定的时空,却指向永恒。它取材于身边触手可及的事物和观念,将这些当下之物重新组合,创造出超越时间的作品。换言之,艺术反映了我们对荣耀的渴求,表达了对永恒的向往,并尝试描绘真正的美。
就像一幅伟大的画作,《伦勃朗在风中》所蕴含的内容远比初见时所能领会的更加丰富深邃。拉斯·拉姆齐向我们揭示了人类灵魂的明暗两面,展现了它的力量与脆弱、欲望与渴望。这位热爱艺术、洞察人心,并爱慕神圣艺术家的牧者,以他坚定的笔触,写下了这部引人深思的作品。
译:变奏曲;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澳大利亚英文网站:The Divine in Art: Rembrandt, Beauty, and Eternal Long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