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预测,印度很可能在 2024 年及未来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一令人振奋的前景促使我们思考印度教会未来发展中的六个关键问题。
基督徒常常把传福音和服务弱势群体对立起来,这导致基督徒群体内部形成了各自为营的小圈子,双方互不认同。
然而,新约圣经告诉我们,对基督的信仰与神要我们奉祂名所行的善工是密不可分的(弗 2:8-10)。这些善工不仅能证明我们信仰的真实性,还能向质疑者表明教会对社会的积极贡献(彼前 2:12)。
善行虽然不能取代福音,但却是福音的明证。善行表明神的大爱正在祂子民的生命中发挥作用。展望教会的未来,我们要培养出能在世界上发挥影响力的门徒。
神希望祂的子民作盐作光,用善行引导他人,将荣耀归于神,以基督般的舍己之爱感染周围的人。既然这是神所命定的,教会就不该把二者割裂开来。
据BBC报道的 2016 年官方数据显示,印度针对妇女的暴力事件数据触目惊心:平均每 13 分钟就有一名女性遭受性侵,每天有 6 名女性遭受轮奸,每 69 分钟就有一名新娘因嫁妆纠纷被谋杀。
每当讨论性别问题时,人们总是容易产生分歧。我们往往把争论的焦点放在观点的对错上,却忽视了一个共同的责任——教会应当成为所有人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庇护所(帖前 4:3-8;弗 5:3、11-14)。
在印度,一些打着“互补论”旗号的主张,实际上不过是粉饰过的大男子主义。这与基督式的权柄完全不同,只是在掩饰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全感。如果我们对圣经的重视没有增强我们尊重女性的决心,那么我们或许是在重视其他东西。
要想在印度这片土地上发光,教会就必须让姊妹们真切地感受到:她们是福音的平等继承人、事工中的得力同工,更是神的尊贵仆人(加 3:28-29;腓 4:3;罗 16:1-2)。
印度是一个多元而又分化的国家,教会在种姓、阶级、民族、部落认同和神学观点上的分歧也由来已久。
要让福音结出丰盛的果子,主耶稣给我们开出的药方就是要像祂爱我们那样彼此相爱(约 13:34-35)。这个道理虽然容易明白,但如果没有神的大能就无法真正做到(弗 3:14-21)。印度教会要想有美好的未来,就必须同心合意(腓 2:2,5)。
教会之间不必事事都达成一致才能和睦相处,基督徒也不必认同彼此的所有观点才能彼此相爱。但如果我们想真诚地呼召人们在基督里合而为一,福音就必须先在基督徒中间结出和平与合一的果子(路 6:32-36)。
在全球廉洁指数排名中,印度在 180 个国家中排名第 93 位。令人遗憾的是,印度教会也未能免于腐败的影响。
根据施图克博格(Christoph Stückelberger)2010 年发表的研究《无腐败教会是可能的》(Corruption-Free Churches are Possible),84%的印度教会领袖承认他们的教会存在腐败问题。不久前,印度基督教正义联盟(Indian Christian Collective for Justice,ICCJ)还呼吁各教会正视其“道德和属灵的破产”。
展望印度教会的未来,我们必须专一事奉上帝,而不是事奉玛门(太 6:24)。愿我们将盼望寄托在神身上,而不是寄托在那靠不住的钱财上;多行善事,乐意施舍,甘心分享。这样,印度民众就能更清楚地看到单靠财富是虚空的,也就更难怀疑我们对耶稣的忠诚,并因此渴慕得着那真正的生命(提前 6:17-19;彼前 2:11-12,3:16;太 5:16)。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英语使用国,仅次于美国。印度丰富的语言资源为教会带来了三个重要机遇:
圣经翻译工作:印度现有 1,652 种口头语言。据一家主要的圣经翻译机构统计,只要能将圣经翻译成其中的 300 种语言,就能让全印度的人都接触到福音。
培养本土领袖:印度教会的未来需要依靠本土领袖、本土投资和社区支持。本土领袖更容易与当地社区打成一片,就像以巴弗在歌罗西的事工一样(西 1:7,4:12)。他很可能曾到以弗所聆听保罗讲道,然后回到家乡向乡亲们传讲所听到的信息。这个例子生动地展现了上帝如何通过地理位置、交通道路和人员流动,藉着本土领袖来实现祂的普世计划。
处境化:所谓处境化,并不是要改变福音的内容,而是让福音改变我们(林前 9:22-23)。尽管福音的本质永远不变,但传福音的方式应当因地制宜,使其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产生共鸣。
正如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oam Chomsky)所说:“语言不仅仅是词句的组合,它还承载着文化、传统、社区凝聚力,以及塑造群体特质的整个历史。”
无论福音传到哪里,其本质都必须保持不变(徒 1:8)。任何地区都无权创造自己版本的福音(加 1:9-10)。但我们传讲福音的方式可以因地制宜(林前 9:22-23)。因此,各地的教会都肩负着一个重任:让福音为当地人所理解,但不是为迎合他们的口味而改变福音的内容(西 4:4;弗 3:8-9)。
最近“以福音为中心”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但这并非仅仅是众多神学潮流中的最新时尚。福音是神的大能,它不只是进入天国的通行证,更能影响生命和事工的方方面面。
福音的教义能够塑造福音的文化,推动福音的使命。我们听见福音(教义,正确的信仰),通过人来经历福音的大能(文化,正确的情感),并用言行彰显福音的美善(使命,正确的行为)。神藉着祂的儿子拯救祂的子民,在教会中藉着圣灵改变他们,又差遣他们进入世界作祂的见证。
以福音为中心,就要求长老们向会众清楚地传讲基督,并勇敢地抵挡假教师的虚假承诺(西 1:28-29;腓 1:7-8)。在教会中,使我们变得像耶稣的是神的恩典,而不是人的作为(多 2:11-14)。以福音为中心,呼召我们在这世上要靠着圣灵的大能,在言语和行为上作基督忠心的使者(徒 1:8;彼前 2:9、11)。
教会最宝贵的就是教会的元首耶稣基督。无论处于什么文化中,教会都能永远稳固,因为基督是永不朽坏的,是好牧人,是我们的和睦,是道成肉身的主(彼前 1:23;启 1:14;林后 8:9;约 10:10;弗 2:14;来 1:1-2)。
如果我们心中不把福音放在首位,我们对世界的影响就微乎其微(腓 1:27;彼前 3:15-17;林前 15:1-4))。
译:MV;校:JFX。原文刊载印度福音联盟英文网站:Six Questions for the Future of the Church in In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