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单本可用别样的办法向大卫摊牌:他可以直接告诉王说自己已经知道拔示巴和乌利亚的事了,他也可以引用十诫。
然而,他却向大卫王讲了一个故事。
拿单的故事讲到那位把羊羔当宠物养的穷人,这一下子抓住了大卫的想象力。也许他在作牧羊人时也有自己喜爱的羊羔。所爱之物被人夺走,而那抢夺者本身富足有余、根本不懂珍惜夺来之物,这是大卫能够想象得到的感受。他的想象力触发了情绪,这个故事叫大卫怒火中烧。
在拿单揭开谜底——“你就是那人!”——之前,大卫在情感上已经完全投入。他先为富户那可憎的罪行而愤怒,当他意识到“我就是那人!”、这就是自己内心中喷涌而出的罪恶之后,就悔改了。
这场冲突的描述表明,这些故事可以按着神的旨意叫我们的心灵对罪产生应有的感受。故事——无论是从圣经、历史,还是想象得来——都极其有助于塑造道德观念。
在思考故事如何有助于塑造道德观念之前,我们也许应该先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塑造道德观念。在改革宗福音派世界里若有什么扎眼的用词,恐怕“道德主义”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常把道德主义与福音进行对比,这样做是正确的。道德主义是一种自我救赎之法:我们藉着守律法,叫自己配得神的慈爱。而福音是好消息,当我们仍为罪人的时候,基督为我们的罪付上代价,胜过了死亡,并叫我们永远与祂同住。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我们无法做什么赚得神的爱;救恩的赐下是出于基督为我们所成就之事。
我们当然应该抵挡道德主义,但却不应反对塑造道德观念。若要了解道德主义与福音之间的区别,你必须明白什么是罪。若不明白什么是对与错,我们就不晓得自己需要救主。
塑造道德观念不仅叫孩子们晓得自己需要救恩,也帮助我们学习如何按造物主的旨意而活。塑造道德观念就是教导孩子们不要凭感觉来分辨对错。神赐给我们命令、指教我们何为善,这些命令理应指引我们的生活。我们无法全然守住祂的道德律法,却能在圣灵的权能之下遵行祂的命令,圣灵叫我们得喜乐——也讨神喜悦(帖前4:1)。
有些故事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道德主义色彩,它们对塑造道德观念起到了妨碍而不是促进的作用。一些总是善有善报和恶有恶报的故事并不反映这个世界的真实情况。同样的,有些故事只刻画角色所做的好事,这对塑造孩子道德观念毫无益处。还有一部分的原因是,这样的故事太无趣了。(大部分情况下,家长不必担心孩子们会从故事里的淘气包那里学来坏主意。孩子们本来就对坏主意十分在行。)
相反地,塑造道德观念的故事并不把角色严格地分为好人或坏人。通常情况下,这些故事会讲述“好”角色(我们所认同和赞赏的)做了错误的决定,随后又悔改了。这类故事的叙述在整体上与福音相符,能帮助孩子们学习对与错,悔改与和好。
论到道德观和灵性的塑造,故事以独特的方式帮助我们明白和感受罪恶的真实后果。
C.S. 路易斯写到说,故事可以帮助孩子们更深地明白真道,正如他自己所创作的《纳尼亚传奇》系列:
我看到这类故事如何在不知不觉中绕过了某种防御机制,此种防御曾使我童年的宗教信仰陷入瘫痪。为何有人会觉得按当初所接受的教导来感受神或基督受难是一件难事呢?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人们被告知必须这样感受。当感受成为一种义务,情感就会僵化,这时敬拜反而带来破坏。这时,整件事都与刻意低沉的嗓音联系在一起,像是一种医学上的东西。然而,假设将所有这些事情都投放到想象空间当中,将它们与教堂彩绘玻璃以及主日学上的联系尽都剥离,这些事情就好像一个新鲜的故事一样闯进听众的耳朵。这时,真理是不是就能够从那些警惕的巨龙身边偷偷地溜过去了呢?我认为是可能的。
若你向一位在基督徒家庭长大的十岁孩子提出“否认基督是不是一件坏事”的问题,他很有可能给出正确的答案。然而,若你给他读《狮子·女巫·魔衣橱》,他就能体会埃德蒙如何可耻地背叛了阿斯兰,还有后来的懊悔和拯救。故事拓展了孩子的道德想象力,因此“否认基督”(或阿斯兰)就显得没有那么抽象了。
同样地,在读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之时,你也许能培养出关乎债务的一种健康的恐惧感。你可以与少年或年轻人坐下来算一算数,叫他从认知的角度上明白寅吃卯粮并非明智之举。然而,若他读了《远大前程》,并且眼看着皮普陷入财政困难,就对债务的危险性有了情感上的理解。
道德想象力的拓展并不意味着孩子或成年人在面对诱惑时总能作出正确的选择,然而,这意味着我们有了更多的证据,可以与世界、肉体和魔鬼的谎言争战。
一本书虽然读完了,孩子也会在他或她的想象力中不断重现这个故事。孩子们记得住我们读给他们听的东西,可以在往后出现相关情况时再次提到那些故事。(“伍迪是嫉妒巴斯光年好,还是与他作朋友好呢?”或者“如果你还是哭哭啼啼的,就好像屹耳一样了哦!”)
许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拿起一本馆藏书大声读到一半的时候,才发现这书教导的世界观与圣经不符。在这种情况下,与其合上书本,或是假装从来没有读过,不如与孩子谈谈这书讲的是什么,它与神的真理有何不同。孩子们一生中定会面对不合圣经的世界观;在他们进行阅读的当下,我们没有理由拖延着不教他们如何分辨。
摩西要求家长们殷勤地向孩子教导神的诫命:“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申6:7)。我们不必将关乎神真理的讨论仅限于家庭灵修时间;在图书馆讲故事的时候,在旅途中听书的时候,在读睡前故事的时候,都可以这样做。
所有孩子都能藉着所读或所听的故事得到道德观念上的造就,无论家长们是否有意这么做。请看看图书馆或书店货架上的图画书,每一本都在教导道德相对主义、不定的性别身份认同,还有表现型的个人主义。
举个例子,《红色:蜡笔的故事》(Red: A Crayon’s Story)谈到一支蜡笔,虽然所有人都坚称它应该是红色的,它却只能写出蓝色的字来。最后,它发现自己其实一直以来就是蓝色的,只不过被错误地打上了红色的标签。此书毫不掩饰地攻击了由生物学所决定的性别观念。另外再拿但·巴尔埃尔(Dan Bar-el)的《非典型性龙》(Not Your Typical Dragon)一书为例,这是一个关于一条龙的故事,它得自由的途径是要摆脱身边所有人对它的期望,这么做是为了成就真实的自己。
做真实的自己,而不是他人,这是我们的文化灌输给孩子的主流信息。呼召奉献自己或是先人后己,都是极少有的。然而,基督徒父母应该让孩子们爱神胜于一切,并且爱人如己。
养育孩子们,让他们爱神并恨恶罪,这呼召叫我们心生敬畏,因此务必要竭尽全力。然而,若能有计划地通过好故事来塑造孩子们的道德想象力,我们就可以更有效地触及他们的思想和心灵。
译:杨以撒;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Shape Their Moral Imaginations Through Good 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