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神学 卡森神学更新中心
红字之外:发现新约中隐藏的耶稣教导
2025-04-12
—— Daniel Stevens

人们常把四福音书和新约其他书卷分开来看。福音书生动记载了耶稣的生平故事、言行事迹,但新约其余 23 卷书呢?其实,这些书卷对耶稣的论述更为深入——使徒书信对耶稣受难与复活意义的阐释,比福音书更加透彻;随着新约的展开,我们还能看到使徒们对耶稣神人二性的深刻思考。

不过,这些书卷与耶稣的亲口教导有什么联系呢?有许多“红字版”圣经,会专门把耶稣口里说出来的话用红色字体,但与其这样把耶稣的教导和新约其他书卷对立起来,不如学会从整部新约中聆听耶稣的声音。

事实上,使徒们经常回溯耶稣的教导。我们仔细阅读他们的书信,就会发现耶稣的教导以各种形式贯穿其中。

主的训言

最明显的是直接引用耶稣的话。比如保罗在《使徒行传》20:35 说:“我凡事给你们作榜样,叫你们知道应当这样劳苦,扶助软弱的人,又当记念主耶稣的话,说:‘施比受更为有福。’”这句话在四福音中并未出现(参《约翰福音》20:30-31,21:25),它属于早期教会口耳相传的耶稣语录。保罗在多年传道过程中,从其他基督徒那里了解到许多耶稣的生平事迹,偶尔会引用这些内容(如《哥林多前书》15:3)。

另一个典型例子是《提摩太前书》5:18:“因为圣经上说:‘牛在场上踹谷的时候,不可笼住它的嘴’,又说:‘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前半句出自《申命记》25:4,后半句圣经的引文其实源自《路加福音》10:7 中耶稣的话。

我们从这两处引文看到:《路加福音》作者在《使徒行传》中记载保罗引用耶稣的话语,而保罗在书信中又引用了《路加福音》记载的耶稣教导。

似曾相识的教导

新约书卷之间还存在另一种关联——暗引,即不直接引用原文,而是通过相似的表述让人联想到其他经文。比如《约翰一书》3:15 说: “凡恨他弟兄的,就是杀人的。你们晓得凡杀人的,没有永生存在他里面”。这段话立刻让人想起耶稣在登山宝训中的教导: “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太 5:21-22)。

注意其中的相似之处:都将对“弟兄”的仇恨或怒气比作“杀人”,并指出这将带来永恒的属灵后果。约翰在此用他自己的语言,重现了耶稣在登山宝训中的论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约翰这里并非在回忆自己写的福音书(他在《约翰一书》中常这样做),而是在暗引《马太福音》记载的耶稣教导。

一脉相承的主题

耶稣教导的核心主题,同样贯穿于新约各卷。使徒们反复论述:神的国(如罗 14:17;林前 4:20;加 5:21;来 12:28;雅 2:5;彼后 1:11;启 1:16)、悔改的必要(如罗 2:4;林后 7:10;来 6:1;彼后 3:9)、信靠基督(如罗 1:17;加 2:16;弗 2:8-9)、关爱穷人(如加 2:10;雅 2:14-16)等。新约建立在耶稣亲自教导的基础上,不断延伸并深化发展教义。

谨记主耶稣的训诲

使徒们深知,不仅要对耶稣有正确的认识,更要常常持守并运用他的话语。当我们发现新约各卷与耶稣在世教导的关联时,会获得怎样的属灵益处呢?

首先,认清耶稣的教导能帮助我们避免偏差。时下有一种倾向,喜欢将耶稣与使徒对立,或将耶稣与保罗的教导割裂,甚至有人将福音书中“红字”凌驾于其他受神默示的经文之上。

当我们看到新约原本就是一脉相承的整体时,就能避免这种割裂圣经的错误——保罗引用路加记载的耶稣话语,路加记录保罗传讲的基督真道,约翰暗引马太笔下的登山宝训,这些都在见证真理的合一。

其次,新约的内在一致性教导我们如何读经。《使徒行传》本就是耶稣故事的延续;书信则是将耶稣的教导应用到他离世后更广阔的处境中。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眼光通读新约时,耶稣的声音就会越发清晰。

最后,在新约各卷中发现耶稣的教导,时刻提醒我们:无论翻开哪一卷书,整部新约都在引领我们行走在基督的真道上。我们领受的是他的教导,追随的是他的脚踪。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More Than Red Letters: Jesus’s Teaching Across the New Testament

Daniel Stevens(丹尼尔·史蒂文斯)剑桥大学博士,现任美南浸信会神学院(The Southern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博伊斯学院(Boyce College)的新约诠释助理教授。他著有《圣子之歌》(Songs of the Son)与《希伯来书中的应许主题》(The Theme of Promise in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标签
耶稣
教导
使徒
新约
卡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