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艺术
Meta是否在追随反进步主义的文化潮流?
2025-03-06
—— Patrick Miller

如果穿越回 1960 年代初,你很难找到对国家前途抱有希望的基督徒。当时的性解放运动、嬉皮士运动和爱之夏都预示着这个国家正在飞速驶向放纵的无神论。1966 年,《时代周刊》更是刊发了那篇轰动一时的封面文章《神死了吗?

然而 5 年后,风向突然转变。《时代周刊》的封面变成了一幅充满迷幻色彩的基督像,配以“耶稣革命”的标题。出人意料的是,那些嬉皮士和崇尚自由的年轻人开始转向神。这种转变无人能够预料——历史总是比我们想象的更难预测。

不过,或许历史确实会重演。过去八年与 60 年代有诸多相似之处:总统遇刺未遂、大规模抗议,以及进步文化的主导地位。在这期间,反对LGBT+相关议题的自由派观点要付出巨大代价,“取消文化”盛行。

但正如山姆·库克(Sam Cooke)1964 年那首著名歌曲中唱的:“改变终将到来。”过去半年,文化氛围发生了巨大转变,这是自布鲁斯·詹纳(Bruce Jenner)登上《名利场》(Vanity Fair)封面以来最显著的变化。科技大亨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开始谈论基督教,支持传统的性别观念。乔·罗根(Joe Rogan)在播客中邀请基督教护教家韦斯利·赫夫(Wesley Huff)做客——这可能是史上传播范围最广的福音长篇演讲。圣经销量创下历史新高,世界著名学者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和前无神论者艾彦·赫西·阿里(Ayaan Hirsi Ali)公开皈依基督教。而在最不信教的年轻一代中,青年男性对信仰的兴趣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我们这个国家的发展并非仅仅由理念和价值观推动。可以说,推动我们文化发展的引擎是感受、潮流和共鸣——也就是所谓的“氛围”。如今我们正经历着一场氛围的转变:新的潮流正在兴起,新的共鸣在不断回荡,新的感受也在涌现。这种氛围转变现在开始影响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公司之一——Meta(Facebook的母公司),它似乎也在经历着自己的转变。

扎克伯格追随文化潮流

马克·扎克伯格最近宣布,将对Meta的内容审核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些调整对传播福音内容更为有利(当然,其他不那么“神圣”的内容也会受益)。和许多基督徒一样,我亲身经历过Meta那些严苛且带有进步主义偏见的“事实核查”和“内容审核”,知道他们是如何压制其平台上的基督教内容的。

Meta曾限制任何挑战进步派观点的基督教非营利组织教会内容创作者的帖子,几乎迫使他们通过付费广告来获取关注。而当这些基督徒尝试投放广告时,Meta又限制了他们的广告定位能力,有时甚至以“违反内容审核标准”为由拒绝他们的广告(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解释)。我认识许多人,他们在投放广告时遇到了实际障碍:他们被要求在几个月内邮寄多份经过公证的身份证明给Meta,才能推广帖子。许多人往往不知道具体原因,只知道这实际上是在审查他们的网络言论。

在当今的媒体生态中,这种做法无异于让内容在无人关注中消亡。如果基督徒想要接触网络受众,他们别无选择,只能使用Meta搭建的社交媒体“高速公路”。问题在于,这些并非公共道路。任何想要传播信息的人都必须付费通行,而“收费站”的管理员却将某些用户视为“问题群体”。

如今,扎克伯格承诺要改变这一切。在他的声明中,不仅态度大转弯,还带着认错的意味。他承认Meta的“事实核查员”和内容审核员确实存在偏见,他们曾屈从于政府压力而压制某些内容。为了避免这种情况,Meta正将内容审核部门迁往得克萨斯州,并效马斯克的X平台,让社区注释来承担事实核查的功能。他还表示,关于LGBT+议题的讨论将不再受限。在他看来,这些改变是在回归Meta最初倡导的言论自由价值观。

当然,我不知道这些承诺有多少诚意。但我毫不怀疑Meta正在改变其政策。很可能是因为它嗅到了氛围的转变,不想错过赚钱的机会。进步派的“帝国”(Meta曾帮助建立)正在因自身的重量而沉没,而Meta并不打算与之同归于尽。他们知道——因为他们追踪了我们所有的通信——普通美国人已经厌倦了沿海精英们那套强人所难的做法,比如要求他们接受男性使用女性浴室、进入女子监狱和参加女子运动等疯狂的想法。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这些变化都将重塑我们的媒体环境。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那些曾试图压制大家谈论神的科技精英们,如今可能正在为传播福音铺设新的道路。虽然历史上曾有过类似的转变,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仍然令人震惊。要知道,正是福音派信徒率先提出了“消极世界”的概念——在这个世界里,像Meta这样的进步企业处处针对基督教。但最新的文化氛围转变似乎预示着,未来可能与福音派信徒所预期的“消极世界”大不相同。

在“消极世界”之后……

艾伦·任恩(Aaron Renn)那篇关于福音派“三个世界”的文章引发了人们对当前文化时刻的持续讨论。他提出了一种理论:在 1994 年之前,基督教被视为积极的(积极世界);从 1994 年到 2014 年,基督教被视为中立的(中立世界);而在我们当前的环境中,基督教被视为负面的(消极世界)。鉴于当前的氛围转变,我不禁想知道,任恩和“负面消极世界”理论的支持者们是否会重新审视这一观点。我们是否再次进入了“中立世界”?(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再次信任凯勒了?)

事实上,我对这场辩论兴趣不大,因为圣经说得很清楚:每一个时代,基督徒都是边缘人。“消极世界”始终与我们同在。对天国的子民来说,每个世界都是“消极世界”。是的,这种消极会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表现出来,但我们永远不会脱离它——至少在复活之前是如此。

不管你怎么形容当下这种新的社会氛围,它都不是一个完美的世界,只是换了一种新的方式对福音产生抵触罢了。未来,社会风向总是在不断变化,这一点从未改变。而恒久不变、坚实可靠的,是福音的真理。我们不需要预测未来,就能看到眼前的机会。让我们抓住当下的机会,做真正有意义的事:传播福音、门徒训练、服侍他人并坚守信仰。

当主再来之际,愿我们都在珍惜光阴、努力作工。经历了八年进步主义思潮主导的日子后,大家已经厌倦了令人困惑的自由主义理念和空洞的“觉醒”口号,他们真正渴求的是生命之粮,向往的是通往永生的活水。因此,让我们以明白晓畅的方式大胆地传讲耶稣,以满足世人内心的饥渴。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将刀剑铸成犁头,以喜乐的生命影响他人,让世人因我们满怀喜乐的救主而驻足观看。

让我们顺应圣灵的感动,以祷告和盼望的心,期待上帝使用我们在这时刻喂养那些将来要归入神羊群的迷失羔羊。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Is Meta Chasing the Anti-Progressive Vibe Shift?

Patrick Miller(派崔克·米勒)是穿越(The Crossing)教会的一名牧师。他在播客《真理超越部落》(Truth over Tribe)中提供文化评论和与领先的基督教思想家的访谈,并且于人合作了《真理超越部落:效忠于羔羊,而非驴子或大象》(Truth over Tribe: Pledging Allegiance to the Lamb, Not the Donkey or the Elephant)一书。他与艾米莉结婚并育有两个孩子。你可以在Twitter上关注他。
标签
进步主义
消极世界
M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