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啊,求你让米奇不要再为妹妹的事难过了。”
听到这句话,我猛地睁开眼睛,后面的祷告内容一个字也没能听进去。
朋友的话瞬间让我很不舒服。
不久前我 13 岁的妹妹突然离世,我请大家为我祷告。接着就出现了这么一幕。
这并不是我期待的祷告。我确实十分难受——可是,这种心情不是很正常吗?
我有点困惑。或许藉着祷告,痛苦应该慢慢化解,但为什么悲伤仍然如此强烈地笼罩在我心头?
这次经历促使我开始深入思考在困境中到底该如何祷告。当痛苦如此沉重,盼望又是那么渺茫时,我究竟应该怎样向主真诚祷告呢?
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这个问题。也许是医生证实了你最担心的情况——癌症复发了;或者流产的消息让你满怀的期待化为泡影;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每天睁开眼就要面对那片挥之不去的抑郁阴云;可能是听到好友遭受虐待的倾诉而心如刀绞;也可能是不得不回家告诉家人你失业了——希望在消逝,焦虑在蔓延。新闻里频频出现的天灾人祸、无尽的破坏,更让你心力交瘁。
在这样的时刻,神想让我们如何祷告呢?
或许,你会和我一样感到意外:原来神早已为在痛苦境遇中的我们预备了祷告的典范。事实上,这样的祷告在圣经中随处可见——它占据了《诗篇》四成以上的内容,哀哭是《耶利米哀歌》的主题,就连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呼喊:“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也给我们立下了这样的榜样。
这种祷告叫做“哀歌"(Lament)——向神真诚地倾诉我们内心的悲伤。可惜的是,在许多基督徒中已经看不到这种祷告了。
不仅在我个人的祷告生活中没有哀哭,我认识的大多数基督徒也不熟悉这种祷告形式。但事实上,每当神的子民走投无路时,他们就用“哀哭”来向神倾诉。当道成肉身的耶稣行走在人间时,他也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世间不公的悲伤。
所以,我们必须重新拾起“哀哭”这一宝贵的祷告传统。我想通过简要探讨这类诗篇中常见的四个基本环节,来带领大家认识这种祷告方式。虽然并非所有哀哭的诗歌都严格遵循这四个步骤,但我希望通过解读《诗篇》第 13 篇、第 22 篇和第 88 篇,为你勾画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我衷心期望,你能以神的话语为典范,学会如何在祷告中向神倾诉你的忧伤。
哀哭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向神呼求。在这里,祷告的对象至关重要——这不是对人发牢骚,而是来到神面前祈祷。人人都会哭,发牢骚、抱怨也是人之常情,但唯有义人会把这些哭诉和不满作为祷告,带到永生神的面前。两者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倾诉的对象不同。
让我们来看看这三篇《诗篇》的开篇经文是如何表达的:
耶和华啊,你忘记我要到几时呢?(诗 13:1)
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诗 22:1)
耶和华拯救我的上帝啊,我昼夜在你面前呼求。(诗 88:1)
《诗篇》第 13 篇和第 22 篇以向神提问作为开端,《诗篇》第 88 篇则以承认神的救恩开始。但你是否发现了它们的共同点?
它们都是先转向神。
转向神之后,这些诗篇都会发出哀叹——这是哀哭诗篇最鲜明的特征。“哀哭”就是把我们所见所历的困境清楚地摆在神面前,毫无保留地倾诉出来。这样做也许听起来像是对神缺乏信心,甚至显得不够敬虔。但事实恰恰相反,这既不是不信,也不是不敬——而是对生命中不公平遭遇的一种正当回应。这是在说:我们不愿轻描淡写苦难,不愿在面对罪恶和苦楚时故作坚强。
我们看到在《诗篇》第 13 篇中,当大卫感觉神似乎离开了他时,他向神呼求(诗 13:1-2):
你掩面不顾我要到几时呢?我心里筹算,终日愁苦,要到几时呢?
同样,在《诗篇》第 22 篇中,大卫感受到他和神产生了距离,他想知道为何神离弃他(诗 22:1-2)——后来耶稣在十字架上也呼喊过同样的话(太 27:46)。在《诗篇》第 88 篇中,诗人表达了一种明显无法承受的悲痛(诗 88:6-9):
你把我放在极深的坑里,在黑暗地方,在深处......我的眼睛因困苦而干瘪。
这些哀哭的诗歌告诉我们,发自内心、毫无保留地倾诉苦情,不仅是可以的——而且是敬虔的表现。不管是最深的坑里,还是失去挚爱,或是绝望时刻——神都在期待倾听我们的每一声呼求。
哀哭并不是只顾诉说苦情。在向神倾吐哀伤后,第三个步骤就是恳求神垂听并回应。
这样的恳求是建立在神的话语、祂的性情和应许之上的。即便是在《诗篇》第 88 篇如此黯淡的处境中,诗人仍然向那位垂听祷告的神呼求:“愿我的祷告达到你面前,求你侧耳听我的呼求!”(诗 88:2)
大卫也同样向上帝祈求:“耶和华我的上帝啊,求你看顾我,应允我!”(诗 13:3)我们向神哀哭时,不仅是在向祂诉说我们的困难,更是在危难时刻恳求祂垂听——因为我们深知,唯有祂才是我们一切安慰、盼望和帮助的源头。
对于我们这些活在耶稣复活之后的人来说,我们的哀哭祷告如今更是深深扎根于一个确据:就是在基督里显明的神之性情和应许。与《诗篇》的作者相比,我们能更深地体会神的信实——祂必拯救我们,在我们发出心灵最深处的呼求时,祂与我们同在。
最后一步,是宣告对神的信靠。这意味着,即使我们不知道祷告会得到怎样的回应,我们仍然相信:无论我们的处境如何,神永远值得信赖。之所以说“通常”会有这一步,是因为在这三篇哀叹诗中,只有两篇到达了这个层面。大卫在结束时宣告:“我要将你的名传与我的弟兄”(诗 22:22),“我倚靠你的慈爱”(诗 13:5),尽管当时他还未看到出路。而《诗篇》第 88 篇却没有这样的结尾。虽然诗人无法在诗的高潮处发出赞美,但他在开篇就已承认了“拯救我的神"(第 1 节)。
回首往事,在我为妹妹离世而难过时,我最渴望的正是这样一种以哀哭为引导的祷告。我需要这样的祷告——它能帮助我转向神,让我老老实实陈明自己的痛苦,同时恳求神垂听、提供安慰、给予帮助,这样就更能引导我重新确认对神的信靠。或许,你现在也正需要这样的祷告。
愿这些哀哭诗篇,能在你面对人生困境时,为你的祷告指明方向。
译:变奏曲;校:JFX。原文刊载于澳大利亚福音联盟英文网站:Learning to Lament: A Guide to Praying in Our Hardest Mo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