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艺术
《伯利恒之旅》与尴尬的圣诞大片
2023-12-20
—— Brett McCracken

信仰题材电影近来颇有复兴之势——不仅在商业可行性方面,而且在艺术可信度方面都颇有成效。当然,这个标准一直以来都比较低。绝大多数这类影片仍然算不上优秀;它们只是比我们所期待的要略好一些而已。

可惜的是,最新的信仰题材假日电影却是一个大退步。《伯利恒之旅》(Journey to Bethlehem)或许还能找到观众,部分原因是演员罢工导致影片竞争不是很激烈。但是,即使是对于那些希望在多厅影院中看些暖心家庭片观众来说,《伯利恒之旅》很可能会令人失望。我长期以来一直呼吁要制作更多的不让观众大倒胃口的信仰类影片,对我这样的影评人来说,《伯利恒之旅》不仅仅是令人失望,更是让我大失信心。

《歌舞青春》遇到马槽

不难想象,《伯利恒之旅》(由索尼旗下 Affirm Films 公司发行)制片人在争取公司同意拍片时会这样说:

想象一下用《欢乐合唱团》(Glee)或《歌舞青春》(High School Musical)的青少年音乐剧风格来演绎耶稣诞生的故事吧。浪漫的爱情、紧张的家庭关系、华丽的大反派、超自然的天使来访、滑稽的表演(三个愣子饰演东方三博士)以及精彩的歌舞表演!这是一部“适合全家观看的圣诞音乐剧

在我们的文化想象中,圣诞节的故事已经与音乐、戏剧表演(圣诞颂歌音乐会、制作精良的教堂大合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因此,用全新的音乐剧形式来表现耶稣的诞生也就不难理解了。

《伯利恒之旅》在营销方面还有许多特色。影片的演员阵容强大,包括基督徒音乐(CCM)明星担任主角(说唱歌手 Lecrae 饰演天使加百列,For King & Country 的乔尔·斯莫尔本 [Joel Smallbone] 饰演希律王的长子安提帕特 [Antipater])。扮演希律王的是奥斯卡提名者安东尼奥·班德拉斯  [Antonio Banderas]。影片由曾获格莱美奖提名的音乐制作人亚当·安德斯(Adam Anders)执导和联合编剧,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欢乐合唱团》的执行音乐制作人。彼得·巴索奇尼(Peter Barsocchini)是该片的联合编剧,曾为《歌舞青春》(High School Musical)电影撰写剧本。

《歌舞青春》和《欢乐合唱团》的编剧和谱曲天才、诸多 CCM 大腕、再加上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素材(圣经)。有如此强大阵营,还能出什么问题呢?

耶稣与爵士乐手

圣诞期间,各大巨型教会无一例外地举办铺张过头的豪华圣诞庆典。《伯利恒之旅》的问题与它们同出一辙。

通常,动感十足的红绿灯光交错、华丽的舞美设计、极致的戏剧效果以及鲍勃·福瑟(Bob Fosse)的炫目表演,不仅不会加强基督道成肉身的奥秘感,反而会削弱。教会举办圣诞庆典的初衷固然不错,但是使用这种炫目的娱乐手段邀请大家来了解圣经故事,往往起到相反的效果,这会使一个广阔、让世界天翻地覆、让人瞠目结舌的伟大的奥秘沦为另一个好玩的“内容”而已,任由大家在节日期间,在蛋奶拿铁和《英国烘焙大秀》之间惬意地享用(或许还能从中略微得到点启发)。

真正有意义的“伯利恒之旅”需要让我们错愕,将我们从喧闹的消费主义和过度的遐想中抽离出来, 把我们带到一个时间之外可以沉思的地方,远离一切熟悉的事物,超越日常的忙忙碌碌、平平庸庸。

电影有能力做到这一点,信仰类型的电影人也应该追求这种超越。但《伯利恒之旅》并没有让观众从当代文化的喧嚣中解脱出来,与神圣的真理相遇。相反,它调高了喧闹的音量,加大分贝。

格格不入与缄默的黑暗

年代感十足的服装和布景,还有银幕上展现的故事背景隐隐约约让观众意识到这应该是发生在 2000 年前的事, 除此之外,《伯利恒之旅》中的许多内容都反映出 21 世纪的西方价值观。

举例来说,我难以想象希律王的皇宫卫队中会有女兵,但这部电影中却有。因为代表性很重要!我严重怀疑一世纪巴勒斯坦的犹太女孩会说:“信仰就是相信你心里知道是真的东西”,但在这部电影里她们却说了这样的话。因为要跟随己心!

巴兹·鲁赫曼(Baz Luhrmann)电影《猫王》(Elvis)、《红磨坊》(Moulin Rouge! )中不合时宜的流行音乐让人本能地感到电影的矫揉造作,这种格格不入如此明显,观众根本不期待影片能够真实地还原历史;同样,《伯利恒之旅》也带给观众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 即使影片讲的是圣经故事,但是观众找不到感觉。

马利亚和约瑟(由菲奥娜·帕洛莫 [Fiona Palomo] 和米洛·曼海姆 [Milo Manheim] 饰演)从第一次在街边市场“甜蜜邂逅”到必要的“坠入爱河”民谣(“我们能不能让这一切成真”[Can We Make This Work] ),再到他们在夕阳西下时携手离去,基本上都是按照标准爱情喜剧的剧本进行的。他们的个人梦想和抱负(比如马利亚梦想成为一名老师)与现实不符,现实将他们推向了一个不请自来、改变历史的结合。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找到了爱情,甜甜美美地拥抱不可预见的未来,迎合观众口味,圆满结束。

说到迎合观众口味,电影省略了耶稣诞生故事中一个明显不适合家庭观看的关键部分:希律王滥杀无辜(太 2:16-18)。我们确实在结尾处看到马利亚、约瑟和耶稣乘着牛车离开,但他们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满脸欢喜。电影结束时,我们听到的是一首节奏欢快的片尾曲《美好新生命》(Brand New Life)。这与马太福音(2:13-18)中记载的“逃难的君王”和“号啕大哭”截然不同。

是的,圣诞故事充满盼望、喜乐、鼓舞人心。但它之所以代表盼望喜乐、令人振奋,是因为起点是如此黯淡。世界如此劳苦愁烦,所以盼望才如此让人心动。光明之所以如此耀眼,是因为它刺穿了黑暗(约 1:5)。

至暗之处,至亮之光

在《伯利恒之旅》中,黑暗的气氛相当淡薄。影片从头到尾都是欢快明亮的(就连希律王的反派力量颂歌《做王真好》[Good to Be King] 也是张扬跋扈、笑点不断),因此基督的到来给人的感觉不像光闯入黑暗,而更像是在已经灯火通明的房间里再把光打亮一点。

教会的平安夜烛光敬拜总是让我很失望,因为虽说是烛光敬拜,但会堂的灯不会熄灭,只是调暗了而已。像《伯利恒之旅》这样闪闪发光的圣诞景观让我想起对烛光敬拜的失望。烛光时刻的意义在于最开始是漆黑一片,让人生畏,这样,先点亮第一支蜡烛,随后点亮会堂里所有的蜡烛时,就能直观地表现出光胜过黑暗。但如果一开始会堂就已经灯火通明,那么这个意象的效果就没有那么惊人了。

基督教艺术也是如此,无论是音乐、电影、小说还是视觉作品。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让观众瞥到一眼在基督里无与伦比的盼望和上帝丰丰富富的大爱,若是没有强烈的反差,只有温暖的色调、欢快的乐曲、开心的氛围,就很难实现这一目标。

只有在我们感到匮乏的折磨时,丰富的洪流才会显得辉煌。如果我们要传达的信息是鲜活、穿透人心的大光进入黑暗(赛 9:2),但又不愿意突出黑暗, 或者只是用迪士尼那种漫画的手法来描述黑暗邪恶力量,我们就很难讲好这个福音故事。

音乐剧电影是这样一种类型吗?不一定。我们见过很多这样的例子,它们诚实地展示黑暗和人间苦难,但依然能给观众带来艺术享受,并且激发他们的盼望,如音乐剧《悲惨世界》。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很困难,基督教艺术家要将圣经以一种戏剧式的电影音乐剧形式来重新演绎,需要三思而行。

媒介与信息

撇开《伯利恒之旅》,基督徒还应该时刻牢记媒介对有效传达信息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圣经中关于耶稣诞生的各种“信息”中看到这一点。在路加福音 1:26-38 中,如果神选择通过人而不是超自然的大天使加百列来传达信息,那么神给马利亚的信息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媒介很重要。

同样在路加福音 2:8-20 ,对待牧羊人也是如此。如果神只是派了另一个牧羊人带着“大喜的信息”,其他的牧羊人就不会把这消息当回事。神拣选的媒介是令人生畏的天使和“一大队天兵”,这很重要。当然,道成肉身本身也证明了这一点。上帝并没有以幽灵或某种外星生物的形式出现。祂取了人的样式——道成肉身(约 1:14)。媒介很重要。

同样,在教会服事和讲述基督教故事时,我们也要好好地考虑媒介。教会敬拜时可以使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这种媒介吗?讨论神学问题时,推特是让谈话富有结果的媒介吗?传达圣经真理时,音乐剧是一种有效的媒介吗?可能对上面的问题一概说“不”,会有一点武断,但至少我们应该提出这样的问题。


译:变奏曲;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网站:'Journey to Bethlehem' and Christmas Cringe.

Brett McCracken(布雷特·麦卡拉根)是福音联盟高级编辑,著作包括Uncomfortable: The Awkward and Essential Challenge of Christian CommunityGray Matters: Navigating the Space Between Legalism and LibertyHipster Christianity: When Church and Cool Collide。布雷特和妻子琪拉居于加州圣安娜市,二人都是萨瑟兰教会(Southlands Church)的成员,布雷特在教会担任长老。
标签
影评
音乐剧
伯利恒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