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毒的蛇是澳大利亚内陆太攀蛇,它一口毒液就可以毒死 100 个成年人。想象一下,如果你回到家,发现这条致命的毒蛇正盘踞在客厅里,你会怎么办?你绝不会让孩子们去逗它玩,更不会把它当宠物养着,而是会立刻抄起铲子,对准它的头!
在我们家里,在我们内心深处,潜伏着比毒蛇更可怕的东西——那就是罪。可惜的是,很多人不是铲除罪恶,反而与罪玩起了游戏。
约翰·欧文(John Owen)有句广为流传的警语:“不是你除掉罪,就是罪除掉你。”他的著作《治死罪》(The Mortification of Sin)详细阐释了《罗马书》8:13的含义:“你们若顺从肉体活着,必要死;若靠着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必要活着。”虽然基督徒在今生无法完全除净罪恶,但欧文勉励我们要勤勉争战,治死一切罪恶的私欲。
那么,我们该用什么“武器”来对付罪呢?欧文为我们指明了九个实用的方向:
一个人若长期被某种罪缠累,要根除这个罪就会变得格外困难。特别是当这个人长期沉溺其中,不思悔改时,情况就更为严峻。此外,为罪找借口、开脱自己的罪,或是草率地用“神有恩典,有怜悯”的话来搪塞,这些都会加重罪的严重程度,最终导致人心刚硬、良心麻木。因此,在评估罪的严重程度时,我们必须权衡这些因素,因为越是顽固的罪,就越需要我们以更大的决心去对付它。
即便是已经称义的基督徒,面对罪,仍然危机重重。欧文指出了罪对信徒的四重威胁:首先是被罪的诡诈所迷惑而心里刚硬;其次是要承受神在今世的管教;再次是失去属灵的平安与力量;最后,也是最可怕的,就是永远沉沦的危险——持续活在罪中或许表明这人从未真正重生得救。信徒犯罪不但叫圣灵担忧(弗 4:25-30),更是把主耶稣再一次钉上了十字架(来 6:6),也会让基督徒丧失服事的见证和果效。
我们需要通过律法和福音来认识罪责。欧文说:“要把神圣洁的律法带到你的良心面前,以此省察你的败坏,并祈求你的心能被触动。”要用心默想那些论到罪之可憎的圣经诫命,也要在十字架的光照下省察自己的罪。扪心自问:“我既然已经领受了如此大的恩典和怜悯,为何还要执迷不悟?我怎能如此藐视神的恩典?”
当你认清自己的重罪,就会渴望从罪中得释放。为什么这点如此重要?因为“对得释放的渴慕、叹息和切望本身就是一种恩典,它有着奇妙的大能,能让人的心灵逐渐改变,越来越像所渴慕的对象。”正如欧文所说:“你不渴望得释放,就永远不会得着释放。”
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性情和天性,这使得某些罪特别难以对付。欧文提醒我们说:“人的天性和性格里确实可能潜藏着对某些罪的特殊倾向。”虽然我们的本性容易犯某些罪,但这并不能成为开脱的理由。认识自己的本性,恰恰能帮助我们明白在哪些方面更需要攻克己身,严加防范(林前 9:27)。
要警惕那些容易让你陷入罪中的环境和处境,并要格外谨慎。欧文警告说:“敢于与试探玩火的人,最终必然也敢于犯罪。”如果我们真想戒除罪,就必须远离那些容易让我们失足的危险境地。
最有效的治死罪的方法,就是“在罪的欲望初露端倪时就奋起抵挡”。就好比洪水一旦泛滥就难以控制,同样地,如果任由对罪的渴望滋长蔓延,就更难对付了。
我们决不能让罪在心里扎根。相反,我们要从罪转向“神至高无上的荣美”。当我们注目神的荣耀时,就会看清罪的丑陋不堪。欧文特别提醒我们要思想神那无法测度的伟大:“我们对神的认识,不过是沧海一粟。”当人的心灵被神的威严充满时,罪就难以生长。
欧文的最后一个劝诫带着警告的意味。虽然我们会因犯罪而感到内疚和自责,但千万不要认为这样罪就被打败了。罪性狡诈,它常会诱使我们误以为已经彻底对付了罪,其实并非如此。欧文警戒我们说,在神未曾宣告平安之前,不要轻易给自己开脱(耶 6:14),而是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没有”(林后 13:5)。他提醒我们,若是轻看了悔改的过程,对其他的罪置之不理,或是我们所谓的安慰“并未带来对那罪的极度憎恨”,这样的安慰很可能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罪就像一条凶猛的毒蛇,如果我们不主动出击,它终将给我们致命一击。感谢主,在这场属灵争战中我们并非独自作战。治死罪的能力是通过圣灵从基督而来。在我们竭力对付罪的同时,也必须来到施恩宝座前。在那里,我们必能得着及时的帮助(来 4:16)。虽然我们要付上努力,但正如欧文所言:“治死任何罪都必须倚靠恩典的供应,单凭我们自己根本做不到。”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John Owen’s 9 Instructions for Killing S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