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重温耶稣用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的故事时,我不仅思考神迹本身,更深入思考其中的执行细节(约 6:1-15)。耶稣拿起食物祝谢了,食物就倍增,门徒们立即开始分发食物(约 6:11)。这让我不禁开始思考:谁最先享用这神迹般的“吗哪”?是耶稣、门徒,还是众人?从圣经的描述来看,食物是先分给群众的,而门徒和主耶稣要么是最后才吃,要么可能根本就没有吃(约 6:12-13)。
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门徒们展现了无私的爱心,他们以顺服和谦卑的态度将众人的需要放在首位。然而,反观当今的家庭、机构、政府、社会,甚至教会中的情况却大不相同。如今的人可能会认为那些门徒太过愚笨。虽然他们不会直接这么说,但从他们的行为就能看出这种想法。现今许多带领者都有一个明显的倾向: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将最“美味”的部分留给自己。
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是你我手中拿着这神迹赐下的食物,会怎么做呢?会不会先满足自己的需求?会不会因为担心食物不够分配,而优先照顾自己的亲朋好友?就像许多手握权力的人一样,我们很可能也会优先考虑自己。令人遗憾的是,这种领导思维在非洲相当普遍,就连教会也未能幸免。这与耶稣的教导和门徒们甘愿先服侍他人的榜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今,在非洲大陆的教会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牧师因信徒没有十分之一奉献而咒诅他们,转会离开某间教会的信徒会遭到背后的羞辱。教会领袖要求信徒像对待皇室成员一样尊敬他们,非要人称他们为“教父”(papa)或“教母”(mama)。这些“属神的人”(man of God)俨然成了教会的统治者,只顾着牟取私利。在许多地方,他们的个人财富甚至超过了整个会众的总和。我们看到的一种荒谬的现象:神的仆人的地位反倒高于人的上帝。教会还按照社会阶层或奉献多少来区别对待信徒。这就是当今非洲众多教会和事工的真实写照。
在这些权势人物身边,总是围着一群安保人员和被洗脑的追随者。他们在这些“属神的人”的“庇护”下,几乎得不到任何实质性的好处。非但没能致富,反而只能拿着微薄的工资,有些甚至一分钱也拿不到。为了保护这些“受膏者”免受批评和指责,他们不惜牺牲个人尊严,有时甚至搭上性命。然而,这些“教父教母”们却始终无动于衷。不仅如此,他们还虚情假意地宣称要为属灵的儿女们制定发展计划。
这些做法究竟是从何而来?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受这种离羊群如此之远的“牧者”?他们对信徒漠不关心,完全无视羊群的需要。在这些牧师眼中,羊群唯一的价值就是他们带来的“种子”(指奉献)。
不论这些模式和理念从何而来,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它们绝非出于上帝。因为它们与耶稣的榜样背道而驰。我们的主为人谦和,平易近人,过着简朴的生活,真诚地爱每一个来到他面前的人。耶稣基督何时不再成为我们生活和事工的榜样了呢?
真正的基督教事工不在于追求物质财富、名衔或权力,而在于我们忠心于上帝赐给我们的使命。因此,信徒应当始终把上帝放在首位,他人次之,自己最后。这一原则在教会事工中尤其重要,因为参与事工就是参与主的工作,目的是荣耀上帝而非谋取私利。牧者职分存在的意义,是为了彰显上帝的荣耀,造福他的子民。
我们的榜样必须始终是耶稣基督。我们也不要忘记,他的门徒们并不是坐在宝座上享福,也没有赚取大量钱财。他们中的大多数都默默无闻地离世,在服侍教会的过程中为基督作见证,将生命献给了上帝的使命。那么,我们呢?这样的服侍需要全然的奉献、勤勉和忠心,它不会带来财富、地位或舒适的生活。基督的事工是指向上帝而不是他自己。这才是我们都应该努力效法的事工模式,其他模式都是虚假的。
所以,让我们好好省察自己的内心:我们是在为他人增添祝福,还是在为自己积攒财富?是在牧养上帝的子民,还是在掠夺他们?我们可以选择遵从或无视基督的劝勉:“你们知道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有大臣操权管束他们。只是在你们中间不可这样。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 20:25-28)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非洲福音联盟英文网站:Jesus’ Disciples Served the People First, Not Themselves